[首頁]

漁農自然護理署年報 2003-2005

[抱負及使命] [署長的話] [大事紀要] [農業] [漁業]
[檢驗及檢疫] [自然護理]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 [附錄]

 

署長的話


H5N1禽流感威脅未除,亞洲各國對此憂心忡忡。鑑於不斷有新感染個案出現,漁農自然護理署時刻保持警覺,致力防範隨時來襲的病毒。我們這種積極認真的態度,亦貫徹於所有服務之中。

對抗禽流感,關鍵在於果斷行動。自二零零一年以來,本署針對本地農場和批發及零售市場,實施38項生物保安措施。現時,我們定期派員到雞場巡查,而在二零零三年年底前,所有本地雞隻均注射H5N2 疫苗,作為防治H5N1病毒的基本措施。政府與內地有關當局商討後,由二零零四年一月起,自內地入口的雞隻亦先行注射疫苗。

除禽流感威脅外,市民亦非常關注紅火蟻入侵本港的問題。入侵紅火蟻最初發現於天水圍的香港濕地公園,其後亦出現於新界一些新種植區。本署隨即為防治和鑑定樣本的工作提供技術支援,加強檢驗由內地進口的植物,並舉行專家會議,向各有關方面提供防治紅火蟻的意見。

有機耕種的重心,在於盡量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為改變農民的耕作方式,本署協助他們棄用除害劑、化肥和基因改造物料,同時提供所需的知識、技術支援和低息貸款。過去五年,參與轉型計劃的農場共有38個,涉及農地面積約19公頃,每天可生產約兩公噸有機蔬菜。我們積極支持為有機生產和加工程序制訂認證標準,而香港有機資源中心已訂出適當的標準,並於二零零四年十二月正式推行。

在改善本港漁業資源方面,我們同樣不遺餘力。早於一九九六年,本署已開展人工魚礁計劃。截至二零零五年,我們設置的人工魚礁面積已達165,570平方米。本署進行的監察結果顯示,人工魚礁計劃有助促進生物多樣性,並有效改善本港的漁業資源。

繁重的工作當中,亦偶有驚喜。近年最為人津津樂道的,莫過於二零零三年十一月在山貝河首次發現的小灣鱷。初期,澳洲和內地的專家先後來港協助捕捉,均無功而還。直至二零零四年六月,即超過半年之後,愛玩「捉迷藏」的小灣鱷才墮進由本署人員設計的陷阱之中。小灣鱷其後以「貝貝」命名,一直深受市民喜愛,目前寄養於嘉道理農場暨植物園,稍後會遷往香港濕地公園定居。

其他工作方面,本署自二零零二年起設立生態資料庫,現存檔案逾35,000個,當中包括約1,500種動植物,全部資料均經核證才整理存檔,以供內部參考。這些資料可讓我們對一些具備特殊生態價值的地點和物種,作出初步評估。為培養市民對生物多樣性的興趣,以及讓他們認識自然保育的重要,我們製作了一個互聯網資料庫,供市民瀏覽。此外,我們正計劃設立更全面和更有系統的資料庫,把來自各方面的資料集中起來。

香港濕地公園將於二零零六年年初全面啟用,我們亦在該處進行了類似的生態監察工作。過去幾年,本署人員在濕地公園範圍錄得逾160種雀鳥,當中包括一些稀有品種。

除自然保育外,修復工作亦是本署一大職責。二零零三年,東涌河受到不法的承建商破壞,本署和其他相關機構積極採取補救行動。涉案的承建商其後被法庭定罪,而修復工程亦於二零零四年四月中完成。我們已展開為期兩年的跟進監察工作,密切注視修復地點的生態改善進度。

我們相信,要避免生態遭受破壞,最有效的方法是教育市民。為此,我們聯同郊野公園之友會,製作了一系列書籍,供不同年齡的市民閱讀。二零零三至零五年期間,我們出版了逾30本與大自然有關的書籍和15本兒童讀物,全部備受好評。

以上工作在本報告有關章節會一一詳述。這一切都是本署人員努力不懈,以及其他政府部門、國際機構和工作伙伴互相合作的成果,我謹此衷心致謝。

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陳鎮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