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con
漁業


漁業分署的工作

培訓工作坊 Training workshop
  • 向漁民及養魚戶提供技術及財政支援,推動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 執行法例,規管漁業;
  • 策劃和推行適切的計劃及措施,以存護和管理漁業資源;以及
  • 為魚類統營處(魚統處)提供行政支援。

漁業概況

本港的漁業由捕撈、海魚養殖及塘魚養殖組成,為本地市場提供穩定的鮮魚供應。在二零一六年,捕撈漁業及海魚養殖業的產量約佔本港海鮮食用量的22%,而塘魚養殖業的產量約佔淡水魚食用量的4%。

捕撈漁業

在二零一六年,本港約有5 160艘漁船,漁民數目約有10 800人。捕魚方法主要有拖網、延繩釣、手釣、刺網及圍網。各類漁船的數目刊載於附錄7。捕撈漁業在二零一六年的產量估計達142 775公噸,其中約有44 000公噸漁產供應本地市場。

海魚養殖業

海魚養殖 業在風浪較少的沿岸水域進行,養魚戶以浮排懸掛的網箱養殖海魚。在二零一六年,本港有26個根據香港法例第353章《海魚養殖條例》指定的魚類養殖區,面積共209公頃,持牌海魚養殖者有949名。大部分養殖場為小規模的家庭式經營,平均面積約292平方米。二零一六年的估計產量達1 031公噸,約佔本地活海魚食用量的5%。魚類養殖區分布圖刊載於附錄8

塘魚養殖業

新界西北部內陸魚塘 Inland fish ponds in the Northwest New Territories

內陸魚塘主要位於新界西北部,佔地約1 135公頃,二零一六年的產量達2 543公噸。大部分魚塘採用混合養殖法,養殖的魚類品種以鯉科魚為主,混合寶石魚、福壽魚或烏頭一同養殖;有些沿岸魚塘則改為飼養半鹹淡水品種,如金鼓、𩶘魚、黃鱲䱽及龍躉,以獲得較佳的利潤。

漁業的可持續發展

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

政府於二零一二年十二月三十一日開始禁止在香港水域拖網捕魚,使遭受損害的海牀及海洋資源得以復原。為配合禁止拖網捕魚措施及協助本地捕魚業邁向可持續發展,本署推行一系列漁業管理措施,包括:

  • 設立本地漁船登記制度;
  • 限制新漁船加入和把捕撈力量維持在適當水平;以及
  • 限制非漁船類別的船隻用作捕魚及禁止非本地漁船用作捕魚。

同時,本署正籌劃設立漁業保護區以保護重要的魚類產卵及育苗場。

在香港實施《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

為保護南極海洋生物資源,與國際社會共同努力以可持續方式運用海洋資源,政府建議制訂新法例,推行管制犬牙南極魚貿易的計劃,藉此在香港實施《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的要求。為此,本署已展開有關的準備工作。

打擊破壞性捕魚活動

本署定期巡邏香港水域,打擊違反香港法例第171章《漁業保護條例》的破壞性捕魚活動,當中包括使用炸藥、有毒物質、挖採、抽吸或拖網器具,以及傳送電力的器具。年內,本署成功檢控2宗非法捕魚個案。

放置人工魚礁

人工魚礁為魚類提供庇護和棲身之所 Artificial reefs provide protection and shelter for fish

人工魚礁可促進不同種類的海洋生物的生長和繁育,並為魚類提供食物,以及充當庇護和棲身之所。自一九九六年起,本署一直推行人工魚礁計劃,在適當地點如海岸公園,以及牛尾海和大灘海等重要魚類產卵和育苗場,放置約179 200立方米的人工魚礁。超過220種魚類,包括石斑、鱲魚、笛鯛和細鱗等高價魚種在這些魚礁覓食、棲息、產卵和繁育。為改善魚類養殖區內的水質及海牀環境,本署在滘西、深灣、蘆荻灣和鹽田仔(東)魚類養殖區內投放人工魚礁作生物過濾器。

支援服務

本署向漁民提供技術支援、培訓、聯絡和信貸等服務。年內,本署繼續與內地及海外的漁業部門及機構保持聯繫,並向漁民發放所得的休閒漁業、水產養殖、漁產品加工及其他可持續發展漁業模式的相關資料,以及向漁民提供技術意見,協助他們制訂發展計劃。

「漁業發展貸款基金」為漁業界提供信貸支援。漁民可以利用貸款轉型至較可持續發展的漁業或其他相關作業,或實行作業計劃以減少燃料消耗和碳排放。養殖戶也可透過貸款基金的協助拓展或改進養魚業務。基金的總資本額為11億元。

二零一六年五月中至七月底,內地機關在南海實施為期兩個半月的休漁期。為協助約1 200艘受影響的本地漁船,本署年內向船主提供約190宗由魚統處貸款基金發放的休漁期貸款,合共3,800萬元。

本署在二零一六年的南海休漁期間,繼續舉辦與漁業相關的免費培訓課程及講座,以加強推動漁業可持續發展,以及協助漁民轉型至其他可持續發展漁業的作業模式。

「漁業持續發展基金」透過資助項目,協助本地漁業朝可持續或高增值的作業模式發展,至今已有7宗申請(5宗與水產養殖業有關的申請,2宗為漁業生態旅遊項目)獲得批准,總承擔額約3,670萬元。

漁業影響評估

為了保護漁業資源及魚類的棲息地,本署繼續就工程項目發展建議書、相關的環境影響評估研究、環境監察和審核計劃進行審核及提供專業意見,以確保工程項目對漁業造成的潛在影響已被充分披露及評估,並令相關影響得以避免或透過有效的緩解措施得以盡量減低。本署亦協助調查懷疑由發展工程項目所造成的魚類死亡或水質下降個案,以便及早提出補救措施,減少魚類損失。

水產養殖業

妥善管理海魚養殖活動

定期巡邏香港水域,打擊非法捕魚 Regularly patrol in Hong Kong waters to combat illegal fishing

根據香港法例第353章《海魚養殖條例》,本港所有海魚養殖活動均須領有牌照,並須在指定的魚類養殖區內進行。本署定期派員巡視,確保區內的魚類養殖活動符合法例及牌照要求。

為滿足市民對休閒垂釣活動的需求,以及協助養魚戶發展較多樣化的業務,本署推行計劃,准許養魚戶在魚排經營休閒垂釣業務。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在11個養魚區內有41名持牌人獲准經營相關業務。

維護水產養殖環境

檢測養魚場水質 Collect water sample for analysis

為了盡量減輕紅潮及水質下降對海魚養殖業所造成的影響,本署定期監測養殖區的水質,並實施紅潮監測及管理計劃。計劃包括在紅潮形成前主動監測浮游植物,以及在接獲紅潮報告後,立刻進行快速的風險評估。本署透過採用「地理訊息系統」技術的電腦系統,顯示紅潮出現的海域及時間,迅速分析其發展情況及移動方向。本署透過手機短訊、各養殖區的紅潮支援小組、新聞稿和紅潮網頁及早向養魚戶及市民發出紅潮警告,並提供技術意見。

於二零一六年,本港水域共錄得11宗紅潮。當中,年初於吐露港發生的一宗紅潮錄得相關魚類死亡報告。

推廣優良的水產養殖方法

顆粒魚糧 Pellet feed

為減輕養魚戶因魚病所引致的損失,本署推行魚類健康檢查計劃。年內,本署定期派員巡查魚場以便及早發現魚病,向養魚戶提供預防魚病措施的培訓,以及為患病魚類提供診治服務。在「良好水產養殖管理計劃」下,本署定期派員探訪養魚戶,檢測養魚場的水質及魚類樣本,監察養魚場的養殖情況,並在各養魚區舉行講座,實地示範和派發小冊子,向養魚戶推介經改良的養殖技術和良好管理方法。

優質養魚場計劃

本署由二零零五年年中開始推行自願性質的「優質養魚場計劃」,協助促進本地水產養殖業的競爭力。參與計劃的養魚場須實施良好的水產養殖方法,以提升環境衞生及養魚的質素。養魚須於出售前通過品質保證測試,包括檢驗其體內的殘留藥物及重金屬水平,以確保符合食物安全標準。計劃推出後,深受本地海魚及塘魚養殖戶歡迎,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共有116個養魚場成功登記為「優質養魚場」(41個淡水魚養殖場及75個海魚養殖場),佔本港養魚場面積約20%。

在市場出售的優質養魚場漁產品都會附有「優質養魚場計劃」標籤。為突顯品牌,令市民買得安心,漁護署在二零一六年九月推出全新的二維碼溯源標籤。標籤除了印有優質養魚場認證標誌,背面更印上溯源二維碼。市民只需使用具有二維碼掃瞄功能的流動裝置,便能讀取養殖魚的來源、食品安全檢測結果、養魚場資料及聯絡方法等。本署和魚統處會繼續為計劃下生產的漁產品進行宣傳及市場推廣。

本地養殖場自願登記計劃

為加強對本地養殖場的監測及提高本地養殖業的質素,本署為本地塘魚養殖場進行自願登記計劃。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已有314個塘魚養殖場登記參與計劃。

促進本地魚苗孵化場的發展

提供技術指導與教學Organizing training workshop for technology transfer

本署自二零零八年起在打鼓嶺進行魚苗孵化試驗,並與養殖戶共同研究適合本地的孵化及育苗技術。本署已掌握各種浮游動植物的培養技術及應用於魚類種苗的培育。本署開發的寶石魚苗孵化技術已成功轉移至本地養魚戶。

為協助養殖戶發展海魚魚苗孵化及培育技術,署方於二零一六年舉辦了海水魚受精卵孵化育苗及幼魚生物餌料培養培訓工作坊,向有興趣的優質養魚場海水養殖戶提供技術指導與教學。署方又向出席培訓工作坊的養殖戶提供成功孵化的黑鱲和黃鱲䱽魚苗,供他們於魚排上繼續飼養。本署會繼續與業界保持緊密合作,轉移有關生產技術。

有機水產養殖

本署致力協助業界改善本地水產養殖產品的市場競爭力。自二零一零年起,本署向本地養魚戶提供有機水產養殖知識,並協助他們取得香港有機資源中心發出的認證。本地養魚戶生産的有機魚產品廣受本地消費者歡迎。

魚類銷售

確保魚類產品有秩序地批銷

根據香港法例第291章《海魚(統營)條例》,魚統處透過魚類批發市場,為漁民及魚商提供有秩序的批銷服務。本署向魚統處提供技術及行政支援,並就非法批銷海魚採取執法行動。

推廣本地漁業產品

漁護署與魚類統營處合作推廣本地漁產品 The Department works together with the Fish Marketing Organization to promote local fisheries products

本署與魚統處緊密合作,推廣本地漁產品。年內,魚統處透過其轄下的魚類產品加工中心,發展優質漁產品,並利用其市場網絡,促進本地優質漁產品的銷售,包括有機魚及來自優質養魚場計劃的其他魚類產品。於二零一六年七月推出的魚統處手機購物應用程式「本地優鮮」,為市民提供更方便選購本地優質漁產品的平台,並能取得本地優質漁產品的資訊。

此外,自二零一五年六月起,魚統處於西貢魚類批發市場舉辦假日漁墟,現時有兩個漁業協會、一個非謀利社會組織及魚統處在漁墟設置攤檔售賣本地漁產品及紀念品,及向市民推廣本地漁業及漁民文化。

本署亦自二零零七年起與魚統處及蔬菜統營處合辦「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推廣本地優質漁農產品。「本地漁農美食迎春嘉年華2017」於二零一六年十二月三十日至二零一七年一月二日舉行,錄得逾242 000的入場人次。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