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con
自然護理


自然護理分署的工作

褐翅燕鷗 Bridled Tern
  • 從多方面保育本港的動植物及自然生境,包括就發展建議、規劃策略、環境影響評估等工作提供有關自然保育的專業意見;
  • 訂定和推行生物多樣性保育計劃,以及鑒定具特殊科學價值的地點等;
  • 定期進行生態調查,更新紀錄,管理香港的生態資料庫;
  • 管制基因改造生物的環境釋出及進出口;
  • 監察米埔內后海灣國際重要濕地的生態,並發展及管理香港濕地公園;
  • 保育瀕危動植物;以及
  • 透過宣傳和教育活動,加強市民對自然保育的認識,以及鼓勵他們參與自然保育活動。

自然環境

天水圍紅樹林 Mangrove at Tin Shui Wai

香港的地形及亞熱帶氣候,為種類繁多的動植物提供各式各樣的棲息地。本港雖是彈丸之地,但自然景致卻多姿多采,海岸沙灘、嶙峋石岸、高聳山峰、茂密林地與綠茵山巒,互相映襯,構成獨特的風景。

香港有維管植物逾3 300種,其中約2 100種屬本地品種,陸上哺乳類動物57種,鳥類538種,淡水魚類185種,爬行動物86種,兩棲類動物24種。昆蟲種類亦十分繁多,共錄得約240種蝴蝶及123種蜻蜓。

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生物多樣性節2016開幕禮Launching ceremony of the Biodiversity Festival 2016

政府於二零一六年年初就香港首份《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計劃》)進行為期3個月的公眾諮詢。我們在諮詢期內共收到2 444份意見書,可見《計劃》的推行得到社會上不同界別的支持。同年十二月二十一日,政府公布本港首份保育生物多樣性的藍圖,即《計劃》﹙2016-2021﹚,詳細列出二零一六至二一年政府將採取的策略及行動,根據香港本身的具體情況和能力,保育生物多樣性及支持可持續發展。

《計劃》文件提出67項具體的行動計劃,涵蓋4個主要範疇:加強保育措施、推動生物多樣性議題主流化、增進生物多樣性相關的知識,及推動社會參與。除加強現有的保育措施外,政府將推行保育生物多樣性的新措施;在推動生物多樣性議題主流化上,相關的決策局及政府部門會在各自範疇就生物多樣性提供意見;此外,本署會牽頭或委託顧問就各項計劃進行研究,亦會透過提供資助相關項目,加深大眾對議題的認識;在推動社會參與方面,政府於年內舉辦多項教育活動,包括與20個伙伴機構舉辦為期3個月的香港生物多樣性節2016,提供超過130項活動,包括工作坊、生態遊、講座和展覽,吸引逾16萬人次參加。

加強自然保育

西灣 Sai Wan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公布的「新自然保育政策」選定了12個地點,透過公私營合作及管理協議計劃優先加強保育。在二零一一年,管理協議計劃延伸至涵蓋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不包括的土地」)以及郊野公園內的私人土地,以進一步加強保育。有關計劃由土地擁有人或非政府組織推行,本署負責監察。

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共5個管理協議計劃分別在4個須優先加強保育地點及1個「不包括的土地」進行。當中兩個計劃自二零零五年在塱原及鳳園進行,受保育的私人土地約19公頃;另外兩個計劃於二零一七年三月起在拉姆薩爾濕地及該濕地以外的后海灣濕地進行,分別涵蓋約277及352公頃的魚塘,以持續保育內后海灣的魚塘;而在西灣「不包括的土地」進行的計劃則於二零一七年展開,涵蓋約半公頃的私人土地。塱原及鳳園的雀鳥及蝴蝶數量和品種,以及魚塘於放塘期間的水鳥數目均有所增加,顯示管理協議計劃有效提高這些地點的保育價值。計劃除對豐富生物多樣性有直接作用外,亦提高了公眾、當地居民和漁民的自然保育意識。

生態調查及資料庫

伊中偽蜻 Macromidia ellenae

本署由二零零二年開始進行全港生態調查計劃,以維持及更新全港的生態資料庫。調查計劃涵蓋香港具高保育價值的主要生境,以及重點動物群的分布及數量。截至二零一七年三月,本署收集及於數據庫內儲存了超過300 000個物種的紀錄。

短吻果蝠 Cynopterus sphinx

生態調查的結果確定香港有豐富的生物多樣性,部分物種是香港甚至全球首次發現。結果更顯示,受保護地區內的物種是香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超過98%的本地常見陸生及淡水物種可在這些地區內錄得。

年內,本署繼續利用載有具代表性物種及生境資訊的網上資料庫「香港生物多樣性網頁」及「香港在線生態地圖」,提高公眾對本地生物多樣性的興趣及自然保育的意識。本署亦會定期於《香港物種探索》刊登相關的生態調查結果及特別的科學發現,並上載至本署網站

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

招潮蟹Fiddler Crab

一九九五年,米埔及內后海灣約1 500公頃的濕地被正式列為拉姆薩爾濕地。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位處主要候鳥遷徙路線「東亞—澳大利西亞飛行路線」上,是超過150種遷徙及本地水鳥的重要中途補給站及棲息地。

本署由二零零一年開始為拉姆薩爾濕地推行長期的生態監察計劃,以便收集該濕地的基線生態資料,監察範圍包括濕地內的底棲動物群落及生境狀況。

本署由一九九七年開始委託香港觀鳥會在后海灣進行每月水鳥普查。在二零一六年十月至二零一七年三月期間,后海灣錄得的水鳥數目最高約為45 291隻,包括14 289隻鴨和鸊鷉、15 772隻涉禽、3 156隻鷗及燕鷗、8 217隻鸕鷀、3 706隻鷺鳥及151隻秧雞。

黑臉琵鷺

黑臉琵鷺 Black-faced spoonbills

黑臉琵鷺是全球瀕危鳥類之一,只分布於東亞地區。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冬季期間,全球種群調查共錄得3 941隻黑臉琵鷺。在二零一七年一月錄得最多有375隻黑臉琵鷺以內后海灣作為冬季棲息地或遷徙中轉站,數量相等於全球總數約10%,亦是全球第四大的越冬種群。

本署由二零零一年開始實施黑臉琵鷺保育計劃,以保持米埔內后海灣拉姆薩爾濕地的良好環境,為黑臉琵鷺提供過冬的地方。計劃包含物種及棲息地的保護和管理、監察、研究、教育、培訓和區域合作等措施。

海龜

放流的綠海龜 Green turtle released

綠海龜是唯一經常在香港產卵的海龜品種。本署為海龜採取了一系列的保育措施,包括在綠海龜產卵季節(每年六月至十月)把南丫島深灣列為限制地區,進行執法巡邏及公眾教育等。年內,共有28隻檢獲的綠海龜在香港海洋公園康復後於八月至十一月期間放流。本署於放流前為部分海龜裝上衛星追蹤儀,以跟蹤牠們遷游到南中國海覓食地的路線。衛星追蹤研究顯示,放流的綠海龜以不同的路線游向南中國海,到達萬山群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海南島以至遠及馬來西亞。

管制瀕危物種貿易的措施

將要銷毀的象牙 Ivory to be incinerated

香港法例第586章《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條例》(《條例》)是本港履行《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公約》)規定的法例,嚴格規管涉及瀕危物種的貿易。

年內,本署繼續嚴厲打擊涉及瀕危物種的非法貿易,檢獲瀕危物種的個案共有509宗,涉及的種類繁多,其中常見的包括活生的龜鱉、紅木、蘭花、象牙、乾海馬和穿山甲肉或鱗片。

本署於二零一四開始分階段銷毀政府庫存的充公象牙,向本地及國際社會展傳達香港決心遏止非法象牙貿易的明確信息。銷毀工作已於二零一六年六月完成,共銷毀二十八公噸的象牙。

非洲獵殺大象的情況及全球的走私象牙問題備受關注。為表明香港對打擊非法象牙貿易的決心及為全球保護野生大象的努力作出貢獻,政府在二零一六年十二月公布一個三步計劃,以期在二零二一年前逐步淘汰本地象牙貿易,並加重瀕危物種走私及非法貿易的罰則。政府將修訂《條例》,並計劃於二零一七年年中向立法會提交《2017 年保護瀕危動植物物種(修訂)條例草案》。同時,本署會繼續與香港海關和香港警務處合作,加強打擊走私象牙的執法工作。

本署繼續透過瀕危物種資源中心,舉辦展覽,派發單張,在機場和口岸管制站展示相關資訊,播放電視宣傳短片及電台宣傳聲帶,以及在航機雜誌刊登有關資訊等途徑,致力促進市民、學生和貿易商認識保護瀕危物種,提醒他們遵守法例。

有關瀕危物種貿易管制的統計數字載於附錄12

管制基因改造生物

香港法例第607章《基因改造生物(管制釋出)條例》(《條例》)是本港履行《〈生物多樣性公約〉的卡塔赫納生物安全議定書》規定的法例。《條例》規管基因改造生物的環境釋出及其出入口。根據《條例》,向環境釋出或輸入擬向環境釋出的基因改造生物,須事先獲得漁農自然護理署署長的批准。此外,載有基因改造生物的貨運批次,在輸入或輸出時須附同訂明文件,以方便辨識基因改造生物,以及提供相關聯絡以便取得進一步資料。

本署由二零零八年起定期抽驗市場中的基因改造生物,以監察基因改造生物於本地市場及農場的情況。

本署亦推行一系列宣傳及教育活動,以促進公眾對《條例》的認識及了解。活動包括向市民和本地農夫派發宣傳小冊子,以及更新基因改造生物紀錄冊。本署亦透過通函向持份者發放《條例》的最新消息及資訊。

香港濕地公園

濕地公園荷花池 Lotus pond at Wetland Park

香港濕地公園於二零零六年五月正式開幕,是香港濕地保育及公眾教育的重要里程碑,亦是推廣香港綠色旅遊的重要設施。濕地公園結合了60公頃的濕地保護區,以及總樓面面積逾一萬平方米,包括多個濕地展覽廊的訪客中心。年內,公園錄得約49萬名入場人次。

本署負責濕地公園的管理工作,包括日常營運、教育及社區服務、展品維修、生境管理及市場推廣等範疇。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濕地公園為約195 000名訪客舉辦各類適合一家大小的活動,包括導賞團、講座及研討會、野生動物觀察班、比賽、戲偶劇場、藝術工作坊、閱讀會及專題活動等。

濕地公園向幼稚園至高中的學生提供學校導賞活動。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濕地公園為超過21 000名師生提供約870次導賞活動。此外,為支援學校的濕地教育工作,公園亦舉辦講座、教師工作坊及學校夥伴計劃。年內,公園舉辦了11次教師工作坊,讓教師認識如何在公園進行教學活動。

觀鳥節展覽 Bird Watching Festival exhibition

至於一般訪客,濕地公園於年內舉辦了7次公眾講座,吸引超過540名訪客參加。公園亦舉辦多項配合公眾假期及主要節日的主題活動,包括觀鳥節、天才建築師、濕地歡樂聖誕、濕地迎春接福及復活節濕地藝遊。

濕地公園繼續與各界合作,將濕地保育的信息推廣至社區。香港濕地公園義工計劃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招募了約890名義工。義工除協助訪客中心的運作及提供導賞服務外,亦參與戶外生境的管理工作。公園與企業及非政府組織建立合作關係,集合社會各界的力量和資源,推廣濕地保育。

香港濕地公園在推動亞太地區濕地保育和教育方面擔當重要角色。作為亞洲國際濕地網絡的重要成員,香港濕地公園與亞太地區的濕地中心分享濕地教育工作的經驗與心得。

本署自二零零三年開始管理濕地公園內的濕地保護區,目的是提升其生態功能。自此,濕地保護區內的濕地生境為黑臉琵鷺及眾多其他水鳥提供棲息地。本署在區內錄得的雀鳥種類的累積數目已達260種,水禽或依賴濕地的鳥類約佔鳥類物種總數的45%。除鳥類外,公園內還錄得多種其他生物,尤其是與濕地有密切關係的蜻蜓、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區內錄得的蜻蜓、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種類的累積數目分別為53種、10種和31種,這顯示只要有適當的設計和管理,自然保育、教育和旅遊功能是可以並存的。

香港植物標本室及植物存護

馬利筋 Blood flower

本署管理香港植物標本室,其工作範圍包括:有系統地採集、鑑定及修護香港植物標本。年內,標本室藏有44 800多份標本,其中300多份為模式標本,在區內具相當重要性。

香港植物標本室聯同華南植物園繼合作編著英文版的《香港植物誌》,現正再次合作編著《香港植物誌》中文版,內容以英文版為基礎,再作修訂和更新,亦增加收錄香港植物新種和新分布記錄。第一卷已經出版,它共記錄裸子植物10科,16屬22種和變種,及被子植物中木蘭綱的76科(雙子葉植物),246屬,615種、變種、亞種和變型。

香港巴豆 Croton hancei

標本室是植物研究人員的資源中心,藉著館藏標本和相關考察紀錄,及專科圖書館內的植物學文獻,為有意探討本地植物的學者提供有用的參考資料。標本室還提供團體預約參觀服務及出版教育刊物,以促進市民對香港植物的認識。此外,載於標本室網站內的「香港植物資料庫」,提供超過3 300 種本地植物的基本資料及8 600 幅照片。

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

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可位於陸地或水上,其特殊科學價值取決於該處的動植物、地理或地質特點。年內,本署繼續派人巡視和監察這些地點的情況及其科學價值,並按需要在某些地點進行合適的生境管理工作,以維持或提高其價值,例如本署於年內在大菴風水樹林及社山風水樹林施行防治薇甘菊的措施,以改善本地物種的生長環境。本署亦繼續檢視各個地點的情況,把因環境改變而失去特殊科學價值的地點從名錄中剔除,同時會物色其他具有特殊科學價值的新地點。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的紀錄冊中共有67個地點。

野生猴子

野生猴子 Wild monkeys

香港野生猴子數目在過去多年的增長引起公眾關注。為了長遠控制其增長,本署加快為野生猴子進行避孕試驗計劃。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本署替87隻猴子絕育。本署亦加強執法,在特定郊野公園禁止餵飼野生猴子,以減低牠們對遊人的滋擾。年內,共有72人在郊野公園內因違例餵飼野生猴子而被檢控。隨着本署實施避孕計劃及禁餵措施,本港野猴的數目出現下降趨勢。

野豬

近年,野豬在民居附近出沒的情況有上升趨勢。本署年內正計劃展開一項試驗計劃,以評估一種適用於哺乳動物的避孕疫苗對長遠控制野豬繁殖的效用。此外,本署亦正籌備成立一個由相關持分者及本地專家組成的工作小組,就改善垃圾箱和垃圾收集站的設計提供意見,以減少野生動物在戶外垃圾尋找食物的情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