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tle icon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分署的工作

大潭水塘 Tai Tam Reservoir
  • 確認和劃定合適的地點為郊野公園、特別地區、地質公園、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並加以管理,以保護香港的自然環境;
  • 保護重要的海洋及陸上動植物,例如中華白海豚、江豚、珊瑚群落、雀鳥、哺乳類動物、蝴蝶和蜻蜓等;以及
  • 推行宣傳和教育活動,並提供適當的設施,以提高市民愛護大自然的意識。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

印洲塘海岸公園 Yan Chau Tong Marine Park

為了保育郊野地區,現時有44 300公頃的土地(約佔全港土地總面積40%)已劃為24個郊野公園及22個特別地區,作保育、康樂、教育及旅遊用途。郊野公園設有遠足徑、越野單車徑、自然教育徑、燒烤及野餐地點、露營地點及遊客中心。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錄得的遊客數目約為1 300萬人次。

本署負責管理五個海岸公園及一個海岸保護區,總面積為3 400公頃,作保育、教育和科學研究用途。海岸公園兼具康樂用途,其覆蓋範圍包括沿岸和海上景點,以及供各種重要海洋動植物聚居的海洋棲息地,這些地方都是潛水、浮潛、划獨木舟和海底攝影的好去處。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錄得的遊客總數約為99 100人次。

郊野公園、特別地區、海岸公園、海岸保護區及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的地圖載於附錄13

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

年內,本署繼續進行相關的法定程序,將芬箕托及西流江的郊野公園「不包括的土地」納入船灣郊野公園,以及將南山附近的「不包括的土地」納入南大嶼郊野公園。

建議中的海岸公園

大小磨刀海岸公園的指定工作已於二零一六年年底完成。本署現正就設立建議中的大嶼山西南海岸公園和索罟群島海岸公園作準備,以回應公眾對保育中華白海豚的關注。此外,按照綜合廢物管理設施第1期工程項目的環境許可證的條件,有關當局須在索罟群島及石鼓洲之間的水域設立一個不少於700公頃的新海岸公園,本署亦正就該補償性海岸公園作準備。

山火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郊野公園共發生20宗山火,燒毀1 085棵樹, 306公頃土地受損。其中在林村郊野公園發生的宗數最多,面積也較大。本署以植樹修復受山火破壞的地方,並持續執行各項防火工作。

植樹

郊野公園遠足植樹日 Hiking and Planting Day

本署於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在郊野公園種植約403 600株樹苗。為了令本地植物的品種更豐富,本署不斷培育及栽種各種本地樹種的幼苗,主要包括黧蒴錐、大頭茶、楓香、浙江潤楠、刨花潤楠及木荷等。在本署種植的幼苗中,本地樹種佔超過80%。

大棠苗圃培育多種幼苗,專門供郊野公園植林之用。苗圃位於大欖郊野公園,佔地9.5公頃,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苗圃生產403 600株樹苗,品種超過100種。

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

植林優化計劃 Plantation enrichment project

郊野公園早期主要種植外來的先鋒樹種,目的是防止水土流失,迅速復修受山火破壞的植被和增加林木覆蓋率。經過數十年持續努力,此目標已達到。

然而,部分林區逐漸呈現老化、生長空間不足及原生植物自然再生速度緩慢等問題。為提升植林的生態價值,本署自二零零九年開始推行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以提高郊野公園整體林木的價值。

二零一六年秋冬季,本署疏伐約7 300棵在植林區內的外來品種樹木,再在隨後的植樹季度補植逾16 000株合適的本地樹木幼苗,讓它們在餘下林木的庇蔭下成長,取代外來品種樹木。

為進一步向社會各界推廣郊野公園植林優化對增加植林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價值的重要性和益處,本署由二零一六年起邀請非政府機構參與此計劃。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共有三間非政府組織加入,並致力於在本署選定的優化地點中進行植樹護林的工作。本署將會持繼續邀請非政府機構參與此優化計劃。

樹木管理

為改善管理香港的樹木,以及保障公眾安全,本署在郊野公園的郊遊場地及鄰近非高速公路的地點加強樹木檢查、風險評估和樹木護理的工作。年內,本署人員檢查了超過38 300棵樹(涉及約1 050個地點和660個鄰近公路旁的樹組)及6棵古樹名木。對健康狀況惡劣或有可能對公眾構成危險的樹木,本署採取修剪、疏枝等樹木管理措施。所有樹木管理工作均由本署經驗豐富的合資格員工進行。

越野單車活動

本署於年內開始修築大欖涌水塘段越野單車徑及河背段單車徑改道,將為大欖郊野公園增加共約1公里的新單車路徑。同時,該兩段越野單車徑的個別段落依據國際越野單車協會推廣的築路標準,進行了大規模改善工程,以提升單車徑的安全程度、踏單車時的康樂體驗及可持續使用程度。有關新路徑及改道已訂於二零一七年九月啟用。經改善後的大欖涌水塘段越野單車徑難度將訂定爲「綠色」,適合一般越野單車技術人士使用。河背段則將繼續爲「黑鑽」級,只適合資深及具備進階技術的越野單車愛好者使用。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

火山探知館 Volcano Discovery Centre

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香港地質公園)位於香港東部,是由新界東北延伸至西貢區的一個完整範圍,並在地區及地質公園持份者的支持下,以整全概念管理公園內具有國際地質價值的地點和景觀。香港地質公園以保育、教育及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保護豐富的地貌資源,而當中不少極具學術研究、旅遊、教育及觀賞價值。

本署與社區和非政府機構緊密合作,確保香港地質公園能為環境、當區居民及經濟帶來裨益。目前,三所香港地質公園內的地質教育中心均由社區營運,火山探知館則由社區組織經營。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擔當地質公園門戶的火山探知館有約140 000名遊客到訪。本署會繼續開拓社區參與地質公園項目的機會。

街渡服務 Kaito ferry service

香港地質公園積極改善地質景點的交通配套。繼往來馬料水與荔枝窩的街渡服務於二零一六年一月投入服務,萬宜水庫東壩導賞團連接駁巴士服務亦於二零一六年七月推出。這兩項措施便利遊人前往地質景點,並體現政府與社區的合作。

香港地質公園積極支持並連繫社區和地質公園持份者,藉提升相關村民的能力及推行伙伴計劃,以可持續發展的方式提倡自然保育及回應社區的需要。例如「永續荔枝窩計劃」、「社區重點項目(北區)」和在荔枝窩推行的「行政長官社會資助計劃」,均有本地居民參與運作。

萬宜水庫東壩導賞團接駁巴士服務 Guided tour with shuttle bus services to the High Island Reservoir East Dam

除與社區合作外,香港地質公園亦與其他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合作,交流知識及分享經驗。在鞏固與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的關係方面,香港地質公園派出代表於二零一六年九月出席在英國里維耶拉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舉行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第七屆國際會議暨第一屆大會。

年內,「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地質公園學校計劃」繼續是重要的科學普及項目。同時,為了進一步加強與本地大學的合作,香港地質公園亦為本地大學全日制本科生提供實習機會,於暑假期間在香港地質公園遊客中心和兩所地質教育中心接受培訓及工作的機會。香港地質公園也舉辦一系列講座,推廣地質公園概念,以及幫助學生發展科學轉移技巧。

海岸公園的管理工作

教育導賞活動 Guided educational activity

隨着海岸公園的遊客數目日漸增多,本署採取多項措施,包括加派人手巡邏,由義工向遊客宣傳遊覽時須遵守的事項,安排教育導賞活動,以及印發教育宣傳資料等。此外,為防止非法活動,本署亦在海岸公園加強執法行動。

自然護理教育活動

大棠紅葉導賞 Tai Tong Red Leaves Guided Tour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本署推出連串自然護理教育活動,向本地逾34萬名學生、教師和自然愛好者推廣自然護理教育。本署繼續推行「體驗自然」郊野公園教育活動計劃,以加強郊野公園自然護理的教育配套。計劃旨在加深公眾認識香港的郊野公園、生物多樣性、植物護理和地質特徵,使他們更了解愛護自然環境的重要性。當中的項目包括一系列適合學生的郊野研習活動,以及為市民舉辦的自然導賞活動。

年內推行的學校活動包括郊野定向、幼稚園、小學及中學訪校計劃、郊野公園體驗日營、學校生態導賞團和教師工作坊等。

年內舉辦的公眾活動內容豐富,有自然教育中心及戶外導賞、「體驗自然」工作坊、親子遊、公眾講座及巡迴展覽等。

「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第二階段)啟動禮暨環保行 'Take Your Litter Home' Phase II Kick-off Ceremony cum Green Walk

此外,本署亦舉辦「遠足植樹日」及環保行、協辦「民安隊山嶺活動安全推廣日」和「Keep-Fit Party遠足活動」,既可推廣遠足樂趣,又可向公眾灌輸遠足活動的安全知識。

為推動到郊野公園遠足的市民養成良好習慣,把垃圾帶走,從而建立對環境負責任的態度,本署於二零一五年九月,聯同環保團體及遠足團體,展開「自己垃圾 自己帶走」郊野公園公眾教育活動。由於活動成效理想,本署於二零一六年九月展開第二階段計劃,移除了在郊野公園路徑上總數約一半的垃圾箱及回收箱,並加強宣傳,進一步鼓勵市民郊遊後將垃圾帶走。

「向自然致敬」郊野公園巡迴展覽 'Salute to Nature' Country Parks Roving Exhibition

年內, 143名義工完成「郊野同心」義工計劃下的基本訓練。參與郊野公園自然護理及教育工作服務的義工人數共有630名,服務總時數為28 714小時,項目包括宣傳活動、巡迴展覽、導賞、遠足徑巡邏及植物護理等。

海洋護理教育活動

海岸清潔日 Coastal clean-up day

本署為各界人士舉辦多項海洋護理教育活動,年內舉辦了89次公眾生態旅遊、13次公開講座、8次海灘清潔活動、2項比賽、23次學校講座、42項展覽及3次其他類型的教育活動,合共逾56 100人參加。

年內,共有118名海岸公園大使參與6次義務工作、4項活動及兩個培訓班,協助推廣保育海洋。

本署和香港潛水總會於二零一六年五月至十月期間再次合辦「香港潛攝大賽二零一六」,宣傳美麗的海洋生態及海洋生物,藉此加強公眾對海洋環境保育的意識。是次比賽共接獲443份參賽作品。得獎作品於二零一六年十月至十二月期間在香港奧運大樓、香港教育大學、香港濕地公園和香港會議展覽中心巡迴展出,供公眾人士欣賞。

本署與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廣東省海洋與漁業廳及澳門民政總署在二零一六年合辦「未來的海洋 - 粵港澳海洋生物繪畫比賽2016」,宣揚保護海洋的訊息,反應十分熱烈,共收到逾8 600份參賽畫作。

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本署和香港海洋公園保育基金攜手舉辦15次中學師生海上考察海豚活動,讓學生有機會親身到野外觀察中華白海豚,學習保育海洋的知識。

本署於本年度就汀角海岸生態保育計劃舉辦一系列的宣傳和教育活動,包括製作網頁、小冊子和宣傳品、設計遊覽路線圖、舉辦生態導遊、海岸清潔、工作坊、巡迴展覽及「2016汀角+四季賞」自然導賞活動。

執法工作

巡邏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 Daily patrol in marine parks and reserves

郊野公園護理員經常巡邏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為遊客提供服務和執行《郊野公園條例》及其他相關法例。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度,共有807宗郊區的違例個案完成檢控程序,詳細的統計數字載於附錄14。郊野公園護理員及自然護理員經常在郊野公園內執行特別任務,例如搜尋非法捕獸器、到鄰近郊野公園的鄉村進行防火宣傳活動,執行禁止餵飼野生動物的條例,以及協助警方搜尋失蹤人士等。此外,護理員亦經常與警方採取聯合行動,打擊在郊野公園內發生的罪案,例如非法砍伐土沉香等。

海岸公園護理員每天都會巡邏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留意範圍內的非法捕魚活動。本署人員與水警和深圳的漁政當局保持緊密聯繫,合力防止內地漁民在海岸公園非法捕魚,並向遊人發出勸喻或警告,如有需要,更會作出檢控。在二零一六至一七年,涉及在海岸公園非法捕魚的成功檢控個案有16宗。

海洋護理

珊瑚礁普查

珊瑚礁普查記錄指標品種-裸鰓海蛞蝓 Nudibranch, an indicator species recorded in the Reef Check

年內,本署繼續與珊瑚礁普查基金合作,統籌每年在香港進行的珊瑚礁普查。珊瑚礁普查涵蓋33個珊瑚區,共有逾750名潛水人士自願參與。其中在19個珊瑚區錄得頗高的珊瑚覆蓋率(即超過50%),而珊瑚的生長情況在所有地點都很穩定。本署透過公布珊瑚礁普查的結果,讓公眾更了解本港海洋環境的現況,以共同保護寶貴的海洋資源。普查所得資料十分有用,讓本署得知珊瑚的情況,並採取適當措施保護香港海域內的珊瑚。

珊瑚護理

義務潛水員參與香港珊瑚礁普查Volunteer divers participating the Hong Kong Reek Check.

本署分別於甕缸灣、橋咀洲西、橋咀洲東、南果洲、牛尾洲及赤洲設有特製的珊瑚標誌浮標,避免珊瑚因船隻下錨而受損。本署亦定期進行海上巡邏和海底生態調查,以監察浮標的成效。調查結果令人鼓舞。在設有珊瑚標誌浮標的區域,整體的活珊瑚覆蓋率有所上升,受損的珊瑚有復原跡象。

保育海洋哺乳類動物

中華白海豚 Chinese White Dolphin

在珠江口水域出沒的海豚估計最少有2 500條,當中1 300至1 500條在珠江口東面及香港水域出沒。本署委託機構長期監察香港海洋哺乳類動物,這是香港中華白海豚護理計劃下的一項存護措施。二零一六年,在大嶼山西南、西、西北及東北水域的中華白海豚估計有47條,比過去五年的估算數目為少(二零一一年至二零一五年的數目分別為 88、80、73、87及65條)。過往數年,白海豚在大嶼山北面的使用量持續減少,但同時間在大嶼山西南面水域的使用量卻逐漸提升,令該水域已成為海豚的重要生境之一。本署亦會繼續推行存護行動,包括生境保護和管理、長期監察海豚的數目、調查海豚擱淺事件、提高市民保護海豚的意識,以及聯絡廣東當局,就中華白海豚的存護工作交換資訊。本署密切監察近年香港水域的中華白海豚數量的變化和趨勢,研究海豚數目下降的原因,並制定跟進措施。

年內,本署與海洋公園保育基金繼續合作研究擱淺海豚,派員到現場調查每宗擱淺個案,並搜集組織樣本作進一步研究。本署繼續透過舉辦展覽和講座,以及派發海報和小冊子等途徑推廣保護海洋哺乳類動物,宣傳觀豚守則和報告擱淺海豚熱線。透過這些活動,市民已漸漸加深對海洋哺乳類動物的認識。

水底生態調查

本署於二零一一年成立潛水隊進行水底生態調查,隊員均具備水肺潛水及水底生態調查經驗。年內,潛水隊對本港的珊瑚群落及珊瑚魚類進行監察。

環境影響評估研究

本署定期就發展建議和項目,以及環境影響評估研究提供專業意見,以確保充分評估有關工程項目對海洋環境和生態可能產生的影響,並透過有效的緩解措施把影響減至最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