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2
跳至内容

河道修復工程示範個案

 

二零零三年年底,有關部門迅速阻止了在東涌河進行的未經許可工程後,政府成立了跨部門專責小組,負責審查修復計劃和監察隨後執行的修復工程。環境諮詢委員會及其他環保╱關注團體的成員亦組成專家小組,小組召集人為環境運輸及工務局,負責討論應如何進行修復工程才符合生態理念。
專家小組進行實地視察

 

 

進行修復工程,主要目的是使受破壞的河段恢復天然面貌,包括闊度、深度、地貌、基底和河岸生境,以促進水生羣落自然復原。工程包括拆除通道;修復河道的深度及闊度;在河道重鋪巨礫和卵石;沿河道闢建河曲、梯級和淺水池,為水生動物提供不同的生境;以及沿河岸重新栽種植物,以恢復河岸生境。修復工程在二零零四年二月中展開,同年四月中完成。

 

 

 

修復工程完成後,漁護署隨即展開為期兩年的生態監察計劃,以監察河流的生態復原進度。監察計劃的範圍包括河道的環境特點、水質、植被、水生大型無脊椎動物和淡水魚。為取得監察計劃所需的參考數據,我們在貼近已修復河段的上游選定一段未受干擾的天然河段作為參考河段,而同時在已修復的河段和參考河段採集樣本。

 

 

監察計劃結束時,淺水池、湍流和巨礫的排列更加接近天然,這是由於水流在暴雨過後發揮其自然力量所致。在已修復的河段錄得的淡水魚品種和大型無脊椎動物(例如蜉蝣和蜻蜓的稚蟲)的數目,與在參考河段錄得的數目相若。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具保育價值的北江光唇魚(Acrossocheilus beijiangensis)已經回到已修復的河段。這種魚在已修復河段的持續記錄顯示牠們已重新返回此處棲居。
北江光唇魚(Acrossocheilus beijiangensis

 

 

受破壞的河岸亦已再次長出青草、灌木和樹木的幼苗。監察結果顯示,受破壞的東涌河段生態已經復原。整項工作可以用作熱帶淡水河流修復工程的示範個案。
蜉蝣的稚蟲

 

 

已修復的東涌河段(攝於二零零六年四月)

 

上 一 頁   返 回 頁 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