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與習性
 |
|
 |
成 年 野 豬
|
|
幼 豬
|
野豬(Sus scrofa)是香港常見且分布廣泛的原生哺乳動物。成年個體重量可達200公斤及體長達2米。牠們長有厚而粗糙的短毛,顏色從棕灰到黑色不等。幼豬的毛色為淺棕色,身上有用於偽裝的深色條紋。這種斑紋在出生後的六個月至一年內逐漸消失。成年公豬長有從口角突出的獠牙。
野豬適應力強,出沒於各種棲息地,包括森林、草原和鄉村地區。牠們主要以植物為食,包括草、根、塊莖和掉落的果實等各種植物部分。然而,牠們也是機會主義的雜食動物,會捕食昆蟲和其他小型動物,甚至人類垃圾中的食物殘渣。
一般來說,野豬行蹤隱秘,而且習慣避開人類。但當野豬受挑釁或受驚嚇後可能會作出攻擊行為,尤其是成年的雄豬和帶有小豬的母豬。
餵飼野豬所造成的問題
有些人以餵飼野豬為樂,甚至擔心牠們在野外會挨餓,認為應該像寵物一樣定時餵飼牠們。然而,郊野已有大量供野豬食用的天然食物,牠們不需要人為餵飼,相反餵飼只會帶來以下惡果:
- 野豬具有很強的繁殖力和適應能力,再加上缺乏天敵,人為餵飼會導致其數量迅速增加;
- 人為餵飼會誘使野豬在市區或民區徘徊和聚集,對市民造成滋擾,甚至釀成交通意外;
- 長期與人接觸使得部分野豬失去對人類的畏懼,牠們的行為可能變得具有攻擊性,對公眾構成危險,亦有機會增加傳播疾病的風險;及
- 剩餘的餵飼食物會引起環境衞生問題。
預防野豬滋擾的措施
有些野豬會走到民居或市區覓食,導致滋擾及破壞草地或其他個人財產。要減少野豬的滋擾,可採取以下措施:
- 切勿餵飼任何野生或流浪動物,野豬會被因餵飼而留下的食物吸引走到餵飼地點附近覓食;
- 妥善處理户外的垃圾或使用可防止被動物翻倒的垃圾箱,以減少吸引野豬的食物來源;及
- 建立堅固的圍欄或電網保護草地或農作物,或使用紅外線感應聲頻或照明系統等措驅趕野豬。
如遇到野豬時,應該怎樣處理?
- 如遇到野豬時,應保持鎮定,切勿主動走近及干擾牠們;
- 請勿接觸野豬,包括幼豬;
- 如有需要,可躲在障礙物後,待野豬離開後才繼續前進;
- 不應用物件拋向或驅趕野豬,以免挑釁野豬而發生危險;
- 不要困住野豬或阻擋牠們的去路;及
- 如受野豬滋擾,可致電1823電話中心通知本署跟進,如情況緊急,應立刻致電999報警求助。
《野生動物保護條例》
根據《野生動物保護條例》(第170章),非法餵飼野生動物(包括野豬、猴子及野鳥)可被處定額罰款五千元或者被檢控,最高刑罰為罰款十萬元及監禁一年。
野豬捕捉行動
本署自2021年11月起推行野豬捕捉行動,定期在市區及郊野地區有野豬出沒、曾經發生野豬傷人或其可能對公眾構成危險的地點捕捉及人道處理野豬;亦在接獲市民或其他政府部門報告有關野豬的報告時,按需要採取相關行動。本署近年進一步調撥資源,增加行動次數,並透過設置網路監控攝影機監測,配以新型捕獸器,提升行動效率。
自2021年11月起,截至今年七月二日,本署共人道處理了1,771頭在市區及民居附近對公眾構成潛在危險或造成滋擾的野豬。有關捕獲及人道處理野豬的數目表列如下。
行動編號 |
行動日期 |
行動地點 |
野豬數目 (頭) |
1.至840. |
2021年11月至2025年6月 |
 共840次捕捉行動,共人道處理了1769頭野豬
|
841. |
2025年7月2日 |
山光道 |
2 |
總數: |
1,771 |
|
|
請按圖示下載《香港野生動物:野豬》小冊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