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3/14
跳至内容

新聞公佈

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報告本港水域紅潮情況
二○二二年三月十四日(星期一)

就近日於本港水域接獲多宗發現紅潮的報告,政府跨部門紅潮工作小組今日(三月十四日)公布,樣本分析結果顯示,所有紅潮皆由夜光藻組成,該藻類不含毒素,常見於本港水域。

工作小組發言人表示,紅潮的出現為自然現象,許多因素包括海水營養物含量、水溫、鹽度、水流、水體分層現象等,均可能導致紅潮形成,難以確定單一原因。由於涉及範圍廣泛,紅潮可能會持續數天。隨着天氣及水文情況改變,當海水內藻類數量及濃度降低,紅潮會自然消散。

三月十二日至今日下午四時半,香港島大浪灣泳灘、石澳後灘泳灘、中灣泳灘、南灣泳灘、淺水灣泳灘、深水灣泳灘、赤柱正灘泳灘及舂坎角泳灘共發現八宗紅潮;另有三宗分別於藍塘海峽至鯉魚門(包括將軍澳及東龍洲魚類養殖區)、維多利亞港(近紅磡)及香港南部水域(包括東博寮海峽及雙四門)發現。上述紅潮至今仍未消退。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已於上述各區收集海水樣本進行分析,發現上述紅潮均由不含毒素的夜光藻組成。

截至今日下午四時半,所有魚類養殖區內的魚類並沒有出現異常情況。漁護署會密切監察各養魚區內紅潮的情況,提醒相關養魚戶留意魚排的情況及適時增氧,並在有需要時提供適當協助。

漁護署實施的浮游植物監測計劃將繼續主動監測紅潮出現的情況,以減低對本地海魚養殖業及市民可能造成的影響。漁護署人員定期到魚類養殖區及五個離岸抽樣站抽取浮游植物樣本作檢驗,以偵察有害藻華及紅潮的出現。如發現有害藻類或浮游植物數目異常,漁護署會加強採樣工作。

如市民發現紅潮,可留意發現紅潮的地點、海水顏色、紅潮的範圍及紅潮附近有沒有魚類死亡或異常現象,並電郵至mailbox@afcd.gov.hk,或於辦公時間內致電2150 7124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