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
雖然早期種植的外來先鋒樹木品種能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但這些植林區現正面對很多問題,包括老化、生長空間不足及原生樹種自然更替的速度緩慢等。此外,外來品種樹木為本地野生動物提供不太適合的棲息地和食物來源。 因此,漁農自然護理署(漁護署)於2009年展開了"郊野公園植林優化計劃",以期望達到以下目的:
主要的植林優化工作一般包括:疏伐老化的外來品種樹木,種植原生品種樹苗和進行樹木護理工作(例如除草、施肥及疏枝等)。成功改造一片植林區需投放持續數年的優化工作。
在2009至2024年期間,漁護署一直在郊野公園內進行植林優化工作,涉及面積約139公頃的外來樹種植林區。漁護署在這些植林優化地點內栽種了約100個原生品種樹苗,總數近270,000株。種植的原生品種主要有大頭茶、潤楠屬、紅花荷和楓香等。所有栽種的原生品種樹苗均由漁護署的大棠苗圃培植。 原生樹種長大後可提供果實、花蜜等資源給予野生動物,亦可為野生動物提供合適的棲息地,從以提升郊野公園植林區的生物多樣性。基於植林優化工作帶來的益處,本署將繼續推行植林優化工作,並且會逐漸擴展至其他位於郊野公園內的外來樹種植林區。 如果您在郊野公園內遇見以下的告示牌,代表附近有植林優化工作進行中。
疏伐後的外來品種樹木會如何處置?點擊以了解更多。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