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繁體
署长的话 概览 农业 渔业 主页
检验及检疫 自然护理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 附录
 
自然护理

自然护理分署的工作

  • 从多方面保育本港的动植物及自然生境,包括就发展建议、规划策略、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提供有关自然保育的意见;
  • 订定和推行生物多样性保育计划,以及认定具特殊科学价值的地点等;
  • 定期进行生态调查,更新记录,并管理香港的生态资料库;
  • 监察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并发展及管理香港湿地公园;
  • 保育濒危动植物;
  • 透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市民对自然保育的认识,以及鼓励他们参与自然保育活动。
 
 

自然环境

 
 

香港的地形及亚热带气候,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提供各色各样的栖息地。本港虽是弹丸之地,但自然景致却多姿多采,海岸沙滩、嶙峋石岸、高耸山峰、茂密林地与绿茵山峦,互相映衬,构成独特的风景。

香港有维管植物逾3 100种(其中约2 100种属本地种)、哺乳类动物约50种、鸟类约480种、淡水鱼类约160种、爬行动物约80种、两栖类动物逾20种;昆虫种类亦十分繁多,超过230种蝴蝶及110种蜻蜓。

相片
 
         
  加强自然保育  
 

在二零零四年十一月的公布新自然保育政策下,已有12个地点获优先认定,透过公私营合作及管理协议试验计划以加强保育。有关计划由土地拥有人或非政府组织推行,并由本署负责监察。

截至二零零七年三月,三项管理协议试验计划已进行了超过一年多,初步结果显示,这些试验计划能有效地保育及提高有关地点的生物多样性,提高了市民及村民对自然保育的意识,并成功累积了更多资料及经验来推行有效的雀鸟及蝴蝶保育管理方法。

相片
 
         
  生态调查及资料库  
 

本署由二零零二年起开始进行全港生态调查计划,旨在建立及更新全港的生态资料库。调查计划覆盖香港所有具高保育价值的主要生境,包括风水林的位置、状况及植物种类,以及重点动物群的分布及数量。截至二零零七年三月,本署采集、认证及于数据库内储存了超过60 000个,约1 500种动植物的记录。

 
     
 
相片

生态调查的结果确定了香港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当中更有香港甚至是全球首次发现的物种。在二零零六至零七年期间,本署发现的茶花糙果茶及有刺的皇冠彩螺已被确立为香港的新品种;一种名为赛芳闽春蜓的蜻蜓更是全球首次发现的品种,在二零零七年三月的科学文献首次作出介绍。结果进一步确定,现时的受保护地区能有效保护香港的生物多样性。在调查及分析的物种群中,有超过95%的本地常见陆上及淡水物种,均有代表性的群体在香港的保护区内栖息。

 
     
  年内,本署继续利用网上重要物种及生境资料库,提高公众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及培养他们对自然保育的支持,资料库的网站名为香港生物多样性网页(www.hkbiodiversity.net)。本署亦研发了一套以地理资讯系统运作的中央资料库,储存调查所得的数据及由其他途径取得的生态资料。  
         
 

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

 
 
本署由二零零一年八月起,推行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的生态监测计划。是项长期计划旨在收集这片湿地的基线生态资料,监测范围包括湿地内的底栖动物群落、冬季候鸟数目及生境范围。

在二零零六年十月至二零零七年三月期间,在这片湿地录得的最高水鸟数目约有80 110只,当中包括约33 780只野鸭、约19 050只涉禽、约12 000只海鸥及燕鸥、约10 080只鸬鷀、约4 400只鹭鸟及约800只秧鸡。与二零零五年冬季的水鸟数目比较,约有百分之三十五的升幅;同时,亦是自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年冬季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值。

相片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鸟类之一,只分布于东亚地区。在二零零六/零七年冬季迁徙期间,全球约有28%的黑脸琵鹭以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作为栖息地或中转站。在这片湿地度冬的黑脸琵鹭数目,更登上东亚地区的第二位。

因此,本署于二零零一年起实施黑脸琵鹭保育计划,以保持此国际重要湿地的良好条件为目标,为黑脸琵鹭提供度冬的地方。该计划的其他措施包括保护栖息地、管理物种及栖息地、进行监测和研究、推行教育及培训、实践区域合作等。

相片
 
         
  绿海龟  
  绿海龟是唯一经常在香港产卵的海龟。本署推行一套绿海龟保育计划,以保护这濒危物种。计划包括在绿海龟产卵的季节,即每年六月至十月,限制任何人士进入南丫岛深湾沙滩,以减少可能对绿海龟产卵造成的滋扰。此外,本署亦安排清理沙滩上阻碍绿海龟上岸的攀援植物和海洋垃圾、安排定期巡逻,以及教育公众有关保育海龟的知识。

相片
 
     
 

在二零零六至零七年度,南丫岛深湾并未有海龟产卵的记录。不过,在二零零六年九月下旬,有市民发现西贡东郊野公园的大浪湾沙滩有绿海龟产卵。在约50至60天后,56只经人工孵化和12只经天然孵化的小绿海龟先后破壳而出。刚出生的小绿海龟由渔护署及海洋公园合力照顾。到了二零零七年夏季天气回暖和水流合适时,渔护署把它们放回海上生活。根据记录,大浪湾沙滩在过去30多年来均未有海龟产卵,渔护署会监察该沙滩会否继续有绿海龟产卵。

 
         
  管制濒危物种贸易的措施  
 

《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自二零零六年十二月起实施,取代《动植物(濒危物种保护)条例》。新条例使本港的规管制度完全符合《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的规定。

 
     
  相片


本署继续致力打击非法贸易,报告期内,扣押濒危物种的个案超过360宗,其中包括一批来自喀麦隆的605件(3 903公斤)象牙和来自泰国的193箱(3 860公斤)冷藏鳄鱼肉。

一个有关苏眉贸易的工作坊于二零零六年六月在香港举行。本署亦于二零零六年十一月合办了一个地区《公约》执法研讨会,以加强东南亚地区的执法人员的执法能力和彼此之间的联系。

 

 
     
  本署已加强保护濒危物种的宣传和教育工作,提高市民对保护濒危物种的认识。活动包括安排参观本署的濒危物种资源中心、到学校演讲,以及在机场和边境管制站展示相关资讯。在一个粤港联合教育项目中,本署举办了贸易商研讨会,以及为《公约》执法人员而设的培训班。为了向贸易商及公众宣传有关新条例,本署举办了一系列的教育及宣传活动,当中包括向贸易商发通函、举行公众简报会、在本署网页刊登公布、在公共交通工具刊登广告宣传、举办展览、派发新海报,以及在电视台和电台作广播宣传。此外,本署又透过发放水费单向市民附寄一张介绍新条例的单张。  
         
  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于二零零六年五月正式开幕。公园是推广香港生态旅游的重要设施,亦是香港湿地保育及公众教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湿地公园的建筑设计得到不少赞赏,更赢得由环保建筑专业议会颁发的环保建筑大奖。

湿地公园结合了60公顷的自然户外景观,以及总楼面面积逾一万平方米,包含多个湿地展览的访客中心。年内,公园录得逾110万名的入场人次。

本署负责湿地公园的管理工作,包括日常营运、教育推广、展品维修及生境管理等范畴。
 
     
 

在二零零六至零七年度,湿地公园先后举办了约2 678次学校及公众导赏活动,共有81 795名学生及访客参加。本署亦制作了一套教材,协助老师推行湿地教育。此外,公园举办24次公开讲座,吸引了2 210人参加。湿地公园共招募了超过二千名义工,他们除了协助访客中心的运作及提供导赏服务外,亦会参与户外生境的管理工作。由开幕当日至二零零七年三月期间,义工们共累积了2 531天的服务时间。

湿地公园在推动亚太地区湿地保育和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并于二零零七年一月底举办了第一届亚洲国际湿地网络会议,一共吸引了来自19个国家和地区、共90名代表参加,「湿地公约」秘书长Dr. Peter Bridgewater更亲临主持会议的开幕仪式,是次会议为促进亚洲地区湿地中心的合作奠定基础。

相片
 
     
  渔护署自二零零三年开始管理湿地保护区,目的是提升其生态功能。自此,本署在区内录得的鸟类种类不断上升,累积数目已超过200种,水禽或依赖湿地的鸟类占鸟类物种总数的44%。在二零零六/零七年冬季,淡水沼泽逐渐吸引大量鸭类栖息。除了鸟类外,公园内还录得多种其他生物,尤其是与湿地有密切关系的蜻蜓、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这正好显示只要有适当的设计和管理,生态保育、教育和旅游功能是可以并存的。  
         
  香港植物标本室及植物存护  
 

本署管理香港植物标本室,其工作范围包括:有系统地采集、鉴定及管理香港植物标本。年内,标本室藏有4万多份标本,其中280多份为模式标本,在区内具相当规模。

 
     
  相片

香港在年内发现了数个新植物品种,其中小喜盐草(Halophila minor)是本港录得的第五种海草,这项发现已连同喜盐草属的分类修订于植物科学学报上发表;另据本署进行的生物多样性调查而录得的新品种糙果茶(Camellia furfuracea)已被成功繁殖。香港植物标本室联同华南植物园合编《香港植物志》,该专著具重要参考价值,收录了香港有记录的原生植物,第一卷已于二零零七年初出版。

 
     
  标本室除了作为植物研究人员的资源中心外,还提供团体预约参观及出版教育刊物,以促进市民对香港植物的认识。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可位于陆上或水中,其特殊科学价值取决于该处的动植物、地理或地质特点。年内,署方继续派人巡视和监察这些地点的情况及其科学价值,并按需要在某些地点进行适当的生境管理工作,以保持或加强其价值。举例来说,本署曾于鸦洲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进行薇甘菊防治措施,以改善该处树木的状况,让鹭鸟可以筑巢繁殖。此外,本署又继续检讨各个相关地点的情况,并找出具特殊科学价值的新地点,亦会提出把一些原有的地点从名录中剔除,原因是环境改变令它们不再符合具特殊科学价值的条件。在二零零六至零七年,白沙湾半岛已从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名录中删除。

 
         
  清除薇甘菊  
 
薇甘菊是外来的攀援植物,常见于空旷和受干扰的地方,例如路旁及荒地等。由于薇甘菊生长迅速,长期遭其厚密枝叶所覆盖的植物会因无法接收足够的阳光而影响生长。但茂密树林却不受这种植物影响,原因是树木高大,而林中光照较弱,不利薇甘菊生长。

为了防止薇甘菊在具有保育价值的地点蔓延,本署继续于郊野公园、特别地区及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清除薇甘菊。除了使用工具清除薇甘菊及实地试用除草剂「森草净」外,本署人员亦尝试以生境管理方法防治。

此外,本署亦拟备了《清除薇甘菊作业备考》,提供有关的技术指引,让负责清除薇甘菊的政府部门及园艺服务承办商参考。署方亦增设有关薇甘菊的网页 (www.afcd.gov.hk/tc_chi/conservation/con_flo/About_Mikania/about_mikania.html),让有兴趣的市民能多加认识薇甘菊。

 
         
 

野生猴子

 
 

香港的野生猴子数目近年不断增加,引起公众关注。为了长远控制其增长速度,本署为野生猴子进行避孕试验计划,并在二零零六年至零七年替32只猴子避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