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自然护理署年报 2006-2007

[图像版本] [繁體版] [English]

[署长的话] [概览] [农业] [渔业]
[检验及检疫] [自然护理]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 [附录]


自然护理

自然护理分署的工作

  • 从多方面保育本港的动植物及自然生境,包括就发展建议、规划策略、环境影响评估等工作提供有关自然保育的意见;
  • 订定和推行生物多样性保育计划,以及认定具特殊科学价值的地点等;
  • 定期进行生态调查,更新记录,并管理香港的生态资料库;
  • 监察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的生态,并发展及管理香港湿地公园;
  • 保育濒危动植物;及
  • 透过宣传和教育活动,加强市民对自然保育的认识,以及鼓励他们参与自然保育活动。

 

自然环境

香港的地形及亚热带气候,为种类繁多的动植物提供各式各样的栖息地。本港虽是弹丸之地,但自然景致却多姿多采,海岸沙滩、嶙峋石岸、高耸山峰、茂密林地与绿茵山峦,互相映衬,构成独特的风景。

香港有维管植物逾3 100种(其中约2 100种属本地种)、哺乳类动物约50种、鸟类约480种、淡水鱼类约160种、爬行动物约80种、两栖类动物逾20种;昆虫种类亦十分繁多,超过230种蝴蝶及110种蜻蜓。

 

加强自然保育

在二零零四年十一月公布的新自然保育政策下,已有12个地点获优先认定,透过公私营合作及管理协议试验计划以加强保育。有关计划由土地拥有人或非政府组织推行,并由本署负责监察。

截至二零零八年三月,位于塱原及凤园的管理协议试验计划已进行了近两年。有关地点的雀鸟及蝴蝶的数量和品种均有所增加,显示管理协议计划能有效提高这些地点的保育价值。除了对丰富生物多样性有直接的正面作用,管理协议计划亦提高了公众及当地村民的自然保育意识。鉴于管理协议计划的成效,在二零零八年年初,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支持继续推行这项计划,并批出拨款使这些项目得以延续两年。

 

生态调查及资料库

本署由二零零二年起开始进行全港生态调查计划,旨在维持及更新全港的生态资料库。调查计划覆盖香港所有具高保育价值的主要生境,包括风水林的位置、状况及植物种类,以及重点动物群的分布及数量。截至二零零八年三月,本署采集、认证及于数据库内储存了超过64 000个,约1 500种动植物的记录。

生态调查的结果确定了香港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当中更有香港甚至是全球首次发现的物种。结果进一步确定,现时的受保护地区能有效保护香港的生物多样性。在调查及分析的物种群中,有超过95%的本地常见陆上及淡水物种,均有代表性的群体在香港的保护区内栖息。

年内,本署继续利用网上重要物种及生境资料库,提高公众对本地生物多样性的兴趣及培养他们对自然保育的支持。资料库的网站名为香港生物多样性网页(www.hkbiodiversity.net)。本署亦研发了一套以地理信息系统运作的中央资料库,储存调查所得的数据及由其它途径取得的生态资料。

 

米埔内后海湾国际重要湿地

本署由二零零一年八月起推行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的生态监测计划。这项长期计划旨在收集这片湿地的基线生态资料,监测范围包括湿地内的底栖动物群落、冬季候鸟数目及生境范围。

在二零零七年十月至二零零八年三月期间,在后海湾录得的最高水鸟数目约有90 140只,当中包括约35 070只野鸭、约27 720只涉禽、约11 790只海鸥及燕鸥、约11 140只鸬鹚、约3 550只鹭鸟及约870只秧鸡。与二零零六年冬季的水鸟数目比较,约有百分之十三的升幅,亦是自一九九二至一九九三年冬季有记录以来的最高数值。

 

黑脸琵鹭

黑脸琵鹭是全球濒危鸟类之一,只分布于东亚地区。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冬季迁徙期间,全球种群调查共录得2 065只黑脸琵鹭,在一年内增幅高达20%,当中有18%黑脸琵鹭以内后海湾作为栖息地或中转站,是东亚地区第二大的越冬种群。

因此,本署于二零零一年起实施黑脸琵鹭保育计划,以保持米埔内后海湾拉姆萨尔湿地的良好环境,为黑脸琵鹭提供度冬的地方。该计划的其它措施包括保护栖息地、管理物种及栖息地、进行监测和研究、推行教育及培训、实践区域合作等。

 

管制濒危物种贸易的措施

《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条例》是本港履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公约》)规定的法例。在二零零七年至零八年度,本署修订法例,以实施第十四届《公约》缔约国大会所通过的修订事宜,包括将一些物种如锯鳐、欧洲鳗鲡和巴西苏木等纳入法例管制。

本署继续致力打击濒危物种的非法贸易。年内,扣押的个案共有279宗,其中包括一批来自泰国的945条活生滑鼠蛇、来自肯亚的110公斤象牙和来自南非的17公斤犀牛角。

香港在执法方面的成绩在国际上备受肯定。在二零零七年六月,本署获国际刑警在第十四届《公约》缔约国大会颁发生态信息奖状(Ecomessage Award),表扬署方在打击濒危物种非法贸易的贡献。这个奖项自二零零四年设立以来,本署是第二个获奖单位。

本署继续推动保护濒危物种的教育及宣传工作,举办了一系列活动,以提高市民对保护濒危物种的认识。活动包括安排公众参观本署的濒危物种资源中心、到学校演讲、举办展览、派发海报及单张,以及在机场和口岸管制站展示相关资讯。而本署与一本地报馆合办的「保护濒危物种标志设计比赛」,反应热烈,共收到113间中小学递交超过5 000份作品。在一个粤港联合教育及宣传项目中,本署举办了贸易商研讨会,以及为《公约》执法人员而设的培训班。

 

香港湿地公园

香港湿地公园于二零零六年五月正式开幕,是推广香港生态旅游的重要设施,亦是香港湿地保育及公众教育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湿地公园的建筑设计得到不少赞赏,开幕至今已赢得超过十五个奖项,包括年内得到的"2007 Urban Landscape Institute" 颁发的优越大奖(全球及亚太区)及Waterfront Centre颁发的第二十一届国际荣誉大奖计划的二零零七优越海滨大奖。

湿地公园结合了60公顷的自然户外景观,以及总楼面面积逾一万平方米,包含多个湿地展览的访客中心。年内,公园录得逾63万名的入场人次。

本署负责湿地公园的管理工作,包括日常营运、教育推广、展品维修及生境管理等范畴。

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湿地公园先后举办了约4 100次公众导赏活动,共有接近87 000名学生及访客参加。本署亦制作了一套20款的资料便览,协助老师及市民了解湿地生态以及我们的保育工作。此外,公园举办了18次公开讲座,吸引了超过1 200人参加。湿地公园由启用至今共招募了超过二千六百名义工,他们除了协助访客中心的运作及提供导赏服务外,亦会参与户外生境的管理工作。由开幕当日至二零零八年三月期间,义工们共累积了逾7 000天的服务时间。

香港湿地公园在推动亚太地区湿地保育和教育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作为亚洲国际湿地网络中重要成员之一,公园于二零零七年八月至零八年四月,举办校际湿地保育教育交流计划,该计划吸引了来自9个国家或地区、合共13间湿地中心招募其国家或地区的中学参与湿地专题研习。公众可浏览亚洲国际湿地网络网站(www.wli-asia.org)以参阅优胜的项目报告。

渔护署自二零零三年开始管理湿地保护区,目的是提升其生态功能。自此,本署在区内录得的雀鸟种类不断上升,累积数目已超过220种,水禽或依赖湿地的鸟类占鸟类物种总数的37%。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度的冬季,淡水沼泽逐渐吸引大量鸭类栖息。除了鸟类外,公园内还录得多种其它生物,尤其是与湿地有密切关系的蜻蜓、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区内录得的蜻蜓、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种类的累积数目分别为42种、9种和17种。这正好显示只要有适当的设计和管理,生态保育、教育和旅游功能是可以并存的。

 

香港植物标本室及植物存护

本署管理香港植物标本室,其工作范围包括:有系统地采集、鉴定及修护香港植物标本。年内,标本室藏有4万多份标本,其中280多份为模式标本,在区内具相当规模。

香港植物标本室联同华南植物园合作编成《香港植物志》。该专著具重要参考价值,收录了香港有记录的植物种类,也是首本以英文编写的华南地区植物志,并辅以彩照及绘图。此书制作期间,香港记录了数种新植物,其中桃金娘科的新种凹脉赤楠 (Syzygium impressum)是根据在香港采得的标本,在植物学学报上发表,并已收载于《香港植物志》第二卷。此书已于二零零八年初推出。

标本室除了作为植物研究人员的资源中心外,还提供团体预约参观服务及出版教育刊物,以促进市民对香港植物的认识。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

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可位于陆地或水上,其特殊科学价值取决于该处的动植物、地理或地质特点。年内,署方继续派人巡视和监察这些地点的情况及其科学价值,并按需要在某些地点进行适当的生境管理工作,以维持或加强其价值。举例来说,本署曾于鸦洲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进行防治薇甘菊的措施,以改善该处树木的生长,为鹭鸟提供适合筑巢繁殖的地点。此外,本署继续检讨各个地点的情况,将一些因环境改变而失去特殊科学价值的地点从名录中剔除,同时亦会物色具有特殊科学价值的新地点。在二零零七至零八年,新增的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包括莲麻坑河、小冷水及深水湾谷,而青山村则从名录中删除。

 

清除薇甘菊

薇甘菊是外来的攀援植物,常见于空旷和受干扰的地方,例如路旁及荒地等。由于薇甘菊生长迅速,被其覆盖的植物会因无法吸收足够的阳光而影响生长。由于光照较弱的环境不利薇甘菊生长,因此茂密的林木一般不受薇甘菊的影响。

为了防止薇甘菊在具有保育价值的地点蔓延,本署继续于郊野公园、特别地区及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清除薇甘菊。除了使用工具清除薇甘菊外,本署仍继续试验以生境管理的方法去防治薇甘菊。

此外,本署拟备了《清除薇甘菊作业备考》,提供清除薇甘菊的技术指引给有关的政府部门及园艺服务承办商参考。署方亦增设了有关薇甘菊的网页 (http://sc.afcd.gov.hk/gb/www.afcd.gov.hk/textonly/
tc_chi/conservation/con_flo/About_Mikania/about_mikania.html
),让市民参阅。

 

野生猴子

香港的野生猴子数目近年不断增加,引起公众关注。为了长远控制其非自然增长,本署加快为野生猴子进行避孕试验计划。在二零零七年至零八年度,本署已替291只猴子避孕。此外,本署已加强执法,在特定郊野公园禁止喂饲野生猴子,以减低牠们对游人的滋扰。在二零零七年至零八年度,共有66人在郊野公园内因违例喂饲野生猴子而被检控。

回页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