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6/29
跳至内容

外來入侵物種概況

香港的非原生/外來物種
香港有為數不少的非原生或外來物種。在本地三千多種維管束植物中,就有約三分一為外來物種,包括一些常見的果樹和觀賞植物。


荔枝 (Litchi chinensis


雞蛋花(Plumeria rubra

外來物種進入香港有幾個主要途徑,分為主動引入和意外進入兩大類。主動引入包括園藝、水族養殖、農業和水產養殖等;而意外進入則主要經由貨運傳入,如藏於貨櫃的動植物和貨輪壓艙水的海洋生物,或依附在入口植物和泥土的生物等。

影響全球的外來入侵物種
外來物種並非一定有入侵性。外來入侵物種指一些非本地原生,但在本地自然環境中建立種群,並對自然生態、社會或經濟帶來負面影響的物種。受全球化趨勢影響,外來入侵物種在世界不少地區帶來問題,包括破壞生態平衡、影響漁農業及帶來經濟損失。

應對外來入侵物種的策略
《生物多樣性公約》提倡通過風險評估機制決定管理工作的優次,並採取以預防、及早發現與快速反應為主的應對策略,輔以適當的控制和管理措施。實際的行動詳情如下:

一.建立風險評估機制以識別高入侵風險的物種
要判別一個外來物種是否具入侵性,需要考慮幾個因素,包括其進入途徑、在野外的分佈、繁殖率、對各方面的影響等。進行風險評估有助識別物種的入侵風險。
本署在檢視其他地區採用的機制後,建立了一套適用於香港的風險評估機制,以客觀評估各外來物種的風險。考慮評估結果以及其他因素,如預防和控制方法的成本效益,有助識別需優先處理的外來入侵物種(下稱「目標外來入侵物種」)。

二.防止外來入侵物種進入
對於某些尚未進入香港的目標外來入侵物種,針對病蟲害、檢疫和疾病預防的規管措施可防止其進入。

三.及早發現與快速反應
對於尚未進入或已進入但尚未建立種群的目標外來入侵物種,在高入侵風險地點進行監察,一旦發現相關物種後快速根除,可阻止其建立種群。

四.控制措施
對於已經在香港建立種群的目標外來入侵物種,需視乎物種的特性、在野外環境的分布和擴散狀況等,採取適合的控制措施,以減低其影響。

五.生態監察及外來入侵物種研究
基線生態資料和外來入侵物種的研究有助監察外來物種對本地生物多樣性的影響。

六.宣傳及教育
針對外來入侵物種的宣傳和公眾教育,能讓公眾了解問題的嚴重性。

現時,本署針對已知外來入侵物種的控制措施如下:

薇金菊(Mikania micrantha
薇甘菊源自熱帶中南美洲,由於生長迅速,會攀附並覆蓋其他植物,阻礙其生長,甚至導致其死亡。為減低薇甘菊對自然生態的影響,漁護署會定期監察郊野公園、特別地區和具特殊科學價值地點,一旦發現有薇甘菊生長,會盡快安排清除。詳見關於薇甘菊的頁面

海桑(Sonneratia apetala   和   S. caseolaris
海桑源自東南亞、澳洲北部及印度洋沿岸,因能在紅樹林和泥灘迅速生長和繁殖,可侵佔原生紅樹的生存空間。漁護署定期移除内后海灣潮間帶紅樹林和泥灘上的海桑,以維護原生紅樹林及泥灘,為候鳥提供覓食的生境。

家鴉(Corvus splendens
家鴉源自印度次大陸、中國雲南、緬甸及泰國等地,會對民居造成滋擾,在其他國家亦有影響原生雀鳥的例子。漁護署會監察家鴉的數目及分布情況,並進行移除鳥巢及誘捕等工作,以控制家鴉數目及減低牠們對本地生態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