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農自然護理署
署長的話 抱負及使命 大事紀要 農業 漁業
主頁 簡體 English
檢驗及檢疫 自然護理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 附錄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分署的工作
  • 確認和指定合適地點為郊野公園、特別地區、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並加以管理,以保護香港的自然環境;

  • 保護重要的海洋及陸上動植物,例如中華白海豚、江豚、珊瑚群落、雀鳥、哺乳類動物、蝴蝶和蜻蜓等;

  • 進行宣傳和教育活動,並提供適當的設施,以提高市民愛護大自然的意識;

  • 檢查和維修鄰近郊野公園設施的人工斜坡。


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

相片
為保育郊野地區,本署將41 644公頃的土地(約佔全港土地總面積的38%)劃為23個郊野公園及17個特別地區,以作保育、康樂、教育及旅遊用途。郊野公園內設有遠足徑、自然教育徑、燒烤及野餐地點、露營地點及遊客中心。二零零五至零六年度錄得的遊客數目約為12 229 000人次。

本署亦負責管理海岸公園及海岸保護區,以作保育、康樂、教育和科學研究用途。現時,香港共有四個海岸公園及一個海岸保護區,總面積為2 430公頃,其中包括沿岸和海上的景點,多種重要海洋動植物的棲息地,也是潛水、浮潛、划獨木舟和海底攝影的好去處。二零零五至零六年度錄得的遊客數目約為215 000人次。


山火

二零零五年內,郊野公園及鄰近地方共發生44宗山火,燒毀16 400棵樹,144公頃土地受損。與前兩年相比,山火的次數輕微下降,造成的損害也較少。本署會於來年在合適的地點種植樹苗,以修復受山火損毀的地方。


植樹

本署於二零零五至零六年度在郊野公園內種植超過855 000棵樹苗,較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的735 000棵增加約16%。這是因為二零零四年的種植期提早開始,很多在該年三月種植的樹苗被計算入前一年度的數字,令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的數字較往年為低。本署更廣植本地樹種,主要包括黧蒴錐、樟樹、大頭茶、楓香、短花潤楠及木荷等,本地種佔樹苗總數的比率約為56%。

為了豐富本地的植物物種,本署不斷培育不同的本地種樹苗,以供在郊野公園內種植。這些樹苗包括一些不常見的植物,例如紅皮糙果茶、大苞山茶、油茶、黃果厚殼桂和竹葉青岡,以及市面苗圃未有供應的樹種,例如華潤楠和紅楠等。


郊野公園基線調查

在二零零五至零六年期間,本署繼續進行生態基線調查。調查結果包括:在西貢東郊野公園鹹田重新發現了本地稀有的海草──川蔓藻;在船灣郊野公園鎖羅盤錄得香港首次發現的蝙蝠物種──褐扁顱蝠,這種蝙蝠善於鑽進竹莖的空心節腔裡棲居;另外在西貢土瓜坪找到新的海草──小喜鹽草,這種海草其後又在西貢蠔涌、斬竹灣及東北區小灘發現。這些調查結果反映出本地自然生境的多元性及重要性。


新設施

相片中草藥園

為了加強中草藥方面的教育,漁護署展開了西貢蕉坑獅子會自然教育中心「中草藥園」的擴建工程,在原地興建的展館面積約400平方米,館內的中草藥品種根據其藥用價值分類展示。除此之外,藥園附近另闢三個天然區域,以配合生境要求各有不同的中草藥。「中草藥園」總面積共1 300平方米,擴建後的中草藥品種由原本的300種增加至約550種。藥園已於二零零五年十一月重新開放予公眾人士參觀。

生態強化地點

本署努力提高郊野公園動植物的多樣性,例如在外來種的植林區種植本地種樹苗,使植林區的物種更加多樣化,並提高其生態價值。本署亦有建造人工濕地,以吸引水生動物,並嘗試在其中繁殖稀有的淡水魚,成果令人鼓舞。

本署會開放其中一些生態強化地點,並增設解說牌,以提供當地出現的野生動植物資料,讓公眾能欣賞本土豐富的動植物。這些地點包括在城門郊野公園的蝴蝶園,以及在大潭和八仙嶺郊野公園的兩個人工濕地。本署現時正在建造更多這類地點,以便來年開放。


海岸公園的管理工作

相片由於海岸公園深受市民歡迎,這對生態環境和村民造成一定壓力。為解決有關問題,本署採取了多項措施,包括加派人手巡邏、招募義工向遊客講解遊覽時須遵守的事項、安排教育導遊活動,以及印發教育宣傳資料等。此外,為防止非法活動,署方亦在海岸公園進行執法行動。

二零零四年三月,漁護署發現在海下灣海岸公園的部分珊瑚遭受移動物體破壞,而該物體很可能是大型船隻。本署隨即於二零零四年六月在該海岸公園設立船內引擎船隻禁區,禁止大型的船內引擎船隻進入淺水的珊瑚區,從此公園內已沒有大規模的珊瑚遭受破壞。同時本署進行監測及復原珊瑚的工作,成績令人滿意。


自然護理教育

相片國際自然保護聯盟/世界保護區委員會第五屆東亞會議

該會議在二零零五年六月假香港中文大學舉行,本署聯同香港大學、香港中文大學及郊野公園之友會籌辦,主題是「為了下一代──可持續管理自然保護區」,共有11個國家及地區的254位代表參加。參加者在會上作出四項主題演講,進行106次演講報告及27次海報介紹。是次會議有助推動東亞地區設立和管理自然保護區,其中包括中國、中華台北、日本、蒙古、朝鮮人民民主主義共和國、大韓民國、香港特區及澳門特區。此外,會議亦提供了一個讓與會代表就保護區的管理及保育事宜互相學習、交流經驗的場合。

推廣遠足安全

本署出版的《樂行手記》、《香港行山通》1及2等書籍,全面介紹香港郊野公園內四大長途遠足徑及100條遠足路線,深受市民歡迎。本署更將郊野公園遠足路線及遠足安全資訊集中於遠足資訊網 (www.hkwalkers.net)發放,並印製登山路線圖,免費派予市民,提供前往各郊野公園的交通資訊。本署透過在北潭涌增設遠足研習徑,與各區議會合作印製《行山18式》及《遠足手冊》,另與警方、民安隊、中國香港旅行遠足聯會及童軍總會舉辦遠足活動及安全講座等,推廣遠足安全。

優化自然導賞活動

為提升自然導賞活動領隊及導賞員的技巧和質素,本署自二零零五年開始與技能提升計劃(旅遊行業小組)合作製訂「自然導賞基礎課程」,為本地導遊提供自然導賞訓練,提升組織導賞活動從業員的質素;另外亦印製《自然導賞約章》,供市民取閱,增進他們對大自然的認識和對自然導賞活動的鑑賞力。

相片遠足活動

遠足是郊野公園遊客最喜愛的活動之一,為了向社會各界推廣這項有益健康的戶外活動,署方在二零零五年十二月至翌年一月期間,分別在西貢及大埔舉辦兩次大型的行山活動,共超過13 000人參與。





相片教師工作坊及戶外考察

為推廣郊野作為自然教室,並對教師提供更全面的支援,本署舉辦了26次自然工作坊及戶外考察,與超過1 000名教師分享遠足安全、自然導賞技巧及自然生態知識。




海洋護理教育活動

本署亦為各界人士舉辦多項海洋護理教育活動,過去一年共舉辦了180次公眾生態旅遊、八次公開講座、五次海灘清潔活動、39次學校講座及53項展覽及18次其他類型的教育活動,共有逾150 000人參加。


執法工作

郊野公園護理員經常巡邏郊野公園及特別地區,以便為遊客提供服務和執行《郊野公園條例》及其他相關法例。二零零五至零六年期間,本署共檢控1 130名違例人士,罰款總額為1,240,500元。詳細的統計數字載於附錄13。過去一年,共有624人因亂拋垃圾、隨地吐痰或讓狗隻隨處便溺遭檢控,涉及非法管有受保護植物或傷害植物的有44人,而在郊區或郊野公園非法生火、用火或管有煮食器具的有12人。郊野公園護理員亦須經常執行特別任務,例如搜尋非法捕獸器、到鄰近郊野公園的鄉村進行防火村訪,以及協助警方搜尋郊野公園內失蹤人士等。此外,護理員亦經常與警方聯合行動,打擊在郊野公園內發生的罪案,例如行劫和非法砍伐羅漢松及土沉香等。

至於海岸方面,海岸公園護理員每天都會不定時巡邏海岸公園和海岸保護區,以防有人在其範圍內非法捕魚和進行其他違法活動。他們與水警和深圳的漁政當局保持密切聯絡,合力防止內地漁民在海岸公園非法捕魚,並向遊人發出勸喻或警告,如有需要,更會作出檢控。過去一年,本署共檢控了80名違例人士,罰款總額為84,450元。


相片

相片

相片
海洋保育

珊瑚礁普查

本署亦與珊瑚礁普查基金合作,統籌每年在香港進行的珊瑚礁普查。二零零五年度的珊瑚礁普查涵蓋33個珊瑚區,共有逾330名潛水人士參與。其中23個錄得頗高的珊瑚覆蓋率(即超過50%),而珊瑚的生長情況在所有地點都很穩定。本署已公布珊瑚礁普查的結果,讓公眾更了解本港海洋環境的現況,共同保護寶貴的海洋資源。普查所得資料十分有用,讓本署得知珊瑚的情況,以在有需要時採取適當措施,保護香港海域內的珊瑚。

保護珊瑚

本署分別於甕缸灣、赤洲及橋咀洲設置特製的標誌浮標,以便更有效地保護珊瑚,免其因船隻下錨而受損。本署亦定期進行海上巡邏和海底生態調查,以監察設於上述地區珊瑚標誌浮標的成效。調查結果令人鼓舞,在設有標誌的區域,活珊瑚覆蓋率整體有所上升,受損的珊瑚亦有復原跡象。

本署委託顧問在全港進行的珊瑚研究已經完成,所核實的石珊瑚共84種,分屬12科28屬。為方便市民加深認識本港珊瑚的美麗形狀和眾多物種,本署在二零零四年四月集齊全港84種石珊瑚標本,建立了一套參考標本集。此外,本署亦設立了新網頁,向市民介紹本港珊瑚、其基本生態資料和外貌特徵等。為了把本地石珊瑚的多樣性和特徵記錄下來,本署於二零零五年七月印製了《香港石珊瑚圖鑑》,以精美的圖片和生動描述,扼要介紹本港所有84種石珊瑚的主要特色和保育情況。

保育海洋哺乳類動物

相片本署自二零零零年起推行中華白海豚護理計劃,有關工作包括生境保護和管理、長期監察海豚的數目、調查海豚擱淺事件、提高市民保護海豚的意識,以及聯絡廣東當局,就中華白海豚的存護工作交換資訊。

「海豚面面觀」藝術創作比賽頒獎典禮於二零零六年一月假香港中央圖書館舉行,得獎作品在八個公眾場地展覽,並用於製作海豚月曆、記事簿及明信片,以宣傳觀豚守則及海豚擱淺熱線。在二零零六年,本署透過學校講座和公眾展覽派發超過45 000件有關海豚存護的宣傳品。


環境影響評估研究

本署負責就可能會影響海洋環境的發展工程建議及計劃提供意見,此外,亦須從海洋生態的角度,評論環境影響評估報告。過去一年,本署就多項發展計劃提供意見,當中包括建議中的大嶼山西北部港口發展、液化天然氣接收站及相關設施、物流園、港珠澳大橋、離岸風力發電場,擬建的深圳至大埔煤氣製造廠海底輸氣管道,以及新界的碼頭發展工程項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