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农自然护理署
署长的话 抱负及使命 大事纪要 农业 渔业
主页 繁体 English
检验及检疫 自然护理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 附录

大事纪要

优质养鱼场计划

相片

相片
渔护署在二零零五年年中推行自愿性质的「优质养鱼场计划」,协助促进本地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参加计划的养鱼场须实施良好的水产养殖方法,以提升环境卫生及养鱼的质素。养鱼出售前必须通过品质保证测试,包括检验其体内的残留药物及重金属水平,以确保符合食物安全标准。计划推出后,受到本地海鱼及塘鱼养殖户欢迎,在二零零六年,共有42个养鱼场成功登记为「优质养鱼场」,占本港养鱼场面积约7%。首批由「优质养鱼场」生产并通过测试的养鱼在二零零五年底推出市面,品种包括乌头、黄、青斑等。所有获计划认证的养鱼均打上「优质养鱼场」品牌标签,以便市民识别,由渔护署和鱼类统营处为该品牌的渔产品进行宣传及市场推广。

禽流感事件

相片死鸟检测服务

渔护署自二零零五年十月开始向市民提供收取病鸟及死鸟服务,作为监察野鸟感染禽流感情况工作的一部分。市民如发现可疑的病鸟和死鸟,可致电政府热线,本署会建议处理方法,如有需要,更会派员收集雀鸟送往化验测试。由服务开始至二零零六年三月底,本署共收集超过6 000个样本,其中15个野鸟样本呈禽流感阳性反应。

本地家禽农场──自愿退还牌照计划

二零零四年在东南亚地区发生的禽流感疫情显示,病毒愈来愈具致病性,而有些病人亦对一些抗病毒药物呈抗药性。为减少人类感染禽流感的风险及应付可能出现的流感大流行情况,政府在检讨活家禽的风险管理后,认为应该将本港活鸡总数减少至大约200万只,以减低经由人类与大量活家禽密切接触而引致流行性疾病爆发的风险。

由于政府有意在香港推行集中屠宰,以彻底改变现行活家禽农场和批发市场的运作模式,于是为无意在新环境下营业的持牌家禽农户推出自愿退还牌照计划。该计划已在二零零五年三月十四日提交立法会及进行谘询,并在二零零五年八月五日开始接受申请。

雀鸟公园及观赏鸟贩卖店铺

本署定期在本港各雀鸟公园收取环境和粪便样本,进行针对禽流感的化验。现时每天都有工作人员在一些野鸟聚集的地方,例如米埔自然护理区,抽取野鸟的粪便样本中,进行针对禽流感的化验;在二零零五年检测的近4 200个野鸟粪便样本中,所有测试结果均对禽流感病毒呈阴性反应。本署已于米埔自然护理区入口张贴告示,提醒市民注意个人卫生,要与野鸟保持距离,切勿接触野生雀鸟,以及鸟巢、蛋、掉下的羽毛及排泄物。市民若曾触摸,应立即彻底清洁身体接触部位。

相片散养家禽

二零零六年二月,沙头角元墩山有散养鸡只感染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为保障公众健康,本署在新界各地进行巡查及呼吁市民停止散养家禽。其后,政府在二零零六年二月十三日修订法例,禁止散养包括鸡、鸭、鹅、鸽及鹌鹑等家禽,违例者可被罚款五万至10万元。


湿地公园

相片香港湿地公园是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指定的千禧年发展专案。公园位于天水围西北部,目的是发展为一项自然护理教育及旅游设施,当中设有占地一万平方米的展览馆及60公顷的人工再造湿地保育区。它结合了自然美景及现代博物馆式的互动展览,不仅具备当今最新颖的建筑特色,同时兼顾保护环境及融入生态的概念。湿地公园于二零零六年五月开放,供公众人士入场参观。

渔护署定期在香港湿地公园进行生态调查,以监测公园的生态缓解功能。截至二零零五年,在公园内共录得191种鸟类,其中半数为水鸟或依赖湿地生活的鸟类,包括罕见的黑脸琵鹭和彩鹬;同期共录得九种两栖类、九种爬行类、九种哺乳类、10种鱼类、39种蜻蜓及113 种蝴蝶。

相片 相片


有机耕作

相片有机耕作是以「道法自然」理念进行作物生产的方法,整个耕作过程强调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维护自然生态完整,运用选种、轮作、施用堆肥、天然药物等方法解决生产上的问题,当中不施用农药、化肥及转基因物料。

由二零零零年十二月起,渔护署开始协助本地农民转型为有机耕作,向他们提供所需的知识、技术支援及低息贷款,蔬菜统营处则透过其销售渠道协助农民销售有机蔬菜。

相片至二零零五年十二月为止,共有50个农场参加了本署的「有机耕作支援服务」,耕种面积共25公顷,平均每天生产约两吨有机菜,包括生菜、白菜、菜心、通菜、苋菜、芥兰、茼蒿、茄子、苦瓜、冬瓜、长豆角、车厘茄和甘笋等。

本署亦向「香港有机资源中心」提供支援──一个由香港浸会大学、香港有机农业协会及绿田园基金共同成立的非牟利机构,发展及推行香港的有机生产及加工认证系统。有关认证服务在二零零四年底正式开始以来,目前全港已有20多个有机农场获得认证。






自然保育政策检讨

二零零四年十一月政府公布新自然保育政策,部门负责在12个需要优先保育的地点推行两项与土地拥有人合作的试验计划──公私营合作及管理协议试验计划。

相片按照公私营合作方案,政府容许发展商在具重要生态价值的地点中较不易受破坏的部分,按议定规模进行发展,条件是他们须承诺长期保育该处余下较易受破坏的部分。本署在二零零五年五月申请期届满时,共收到六份公私营合作试验计划书。这些建议正由一个由环保署率领的跨部门专责小组审批,小组成员包括生态、环境、规划、财经及法律方面的专家代表。





相片根据管理协议计划,非政府组织可向政府申请资助,与土地拥有人签订管理协议。非政府组织会向土地拥有人提供金钱奖励,换取有关土地的管理权或与拥有人合作,以达到自然保育的目的。环境及自然保育基金委员会合共拨款4,620,350元,支持三项管理协议计划,当中涉及位于凤园及塱原的土地。

位于凤园的管理协议计划由大埔环保协进会负责,目的在加强及维持凤园具特殊科学价值地点内私家地的生境及物种多样性。塱原的两顶计划分别由长春社及香港观鸟会负责,主要与农民合作,保育该处私人耕地的湿地生境及雀鸟多样性。管理协议计划会持续两年,由渔护署监察其推行,确保加强有关地点的保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