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渔农自然护理署年报 2003-2005

[抱负及使命] [署长的话] [大事纪要] [农业] [渔业]
[检验及检疫] [自然护理]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 [附录]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分署的工作

• 确认和指定合适地点为郊野公园、特别地区、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并加以管理,以保护香港的自然环境;
• 保护重要的海洋及陆上动植物,例如中华白海豚、江豚、珊瑚群落、雀鸟、哺乳类动物、蝴蝶和蜻蜓等;
• 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并提供适当的设施,以提高市民爱护大自然的意识;以及
• 检查和维修邻近郊野公园设施的人工斜坡。


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简介

为保育郊野地区,本署将41,583公顷的土地(约占本港土地总面积的38%)划为23个郊野公园及16个特别地区,以作保育、康乐、教育及旅游用途。郊野公园内设有远足径、自然教育径、烧烤及野餐地点、露营地点及游客中心。二零零三至零四及二零零四至零五两个年度录得的游客数目,分别约为12,166,000人次及12,225,000人次

本署亦负责管理海岸公园及海岸保护区,以作保育、康乐、教育和科学研究用途。现时,香港共有四个海岸公园及一个海岸保护区,总面积为2,430公顷,其中包括沿岸和海上的景点,多种重要的海洋动植物的栖息地,也是潜水、浮潜、划独木舟和海底摄影的好去处。二零零三至零四及二零零四至零五两个年度录得的游客数目,分别约为245,000人次及337,000人次

本港海岸线绵长,水生生物种类繁多,热带物种和温带物种兼备,既有东面的珊瑚群落,也有西面的中华白海豚。保护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是郊野公园及海岸公园分署的一大职责。

山火
二零零四年内,郊野公园及邻近地方共发生67宗山火,烧毁50,000株树,371公顷土地受损。虽然山火的数目与先前两年相若,但当中有几宗较为严重,造成颇大的损害。例如二零零四年十二月在八仙岭郊野公园发生的一场山火,烧毁了105公顷土地和11,500株树。来年,本署会在合适的地点种植树苗,以修复受山火损毁的地方。

植树
本署于二零零三至零四年度在郊野公园内种植超过1,051,000棵树苗,较二零零二至零三年度的899,000棵增加约17%。

本署更广植本地品种,例如木荷、短花润楠及枫香等。在二零零三至零四年度,本地品种占树苗总数的比率约为56%。此外,本署亦尝试在外来品种的植林区种植本地品种树苗,使植林区的品种更多样化,以及增加其生态价值。

在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种植的树苗数目约为735,000棵,较前一年度的1,051,000棵为少,这是因为种植期提早开始,很多在二零零四年三月种植的树苗被计入前一年度的数字。该两个年度内,本地品种占树苗总数的比率均占56%,为本地动物提供更多样化的生境。主要栽种的本地品种包括黧蒴锥、樟树、大头茶、枫香、短花润楠及木荷等。

为了丰富本地植物的品种,本署不断培育本地不同品种的树苗,以供在郊野公园内种植。这些树苗包括一些不常见的品种,例如红皮糙果茶、大苞山茶、油茶、黄果厚壳桂和竹叶青刚,以及市面苗圃未有供应的品种,例如华润楠和红楠等。


郊野公园基线调查

在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五年期间,本署继续进行生态基线调查。调查结果令人鼓舞,包括在大帽山郊野公园发现弥环蛱蝶,这是该种蝴蝶在香港首次被发现。此外,在多个郊野公园内更发现已消失近半个世纪的银针趾弄蝶和幸运辘蛱蝶。本署亦在南大屿郊野公园内发现数千只斑蝶一起越冬,这反映出保育本地自然生境十分重要。

雀鸟巢箱
自二零零零年以来,本署在郊野公园的树木上共设置了1,300个人工木制巢箱,为喜欢在树洞筑巢的雀鸟提供更多合适的繁殖地点。巢箱调查结果显示,逾两成的巢箱已为雀鸟使用,鸟种包括领角鸮、斑头鸺鹠、大山雀和鹊鸲。在二零零四年,本署更成功地把巢箱内领角鸮的孵化过程及斑头鸺鹠和大山雀的哺育雏鸟过程摄录下来,这些片段均是极有价值的生态数据,对本署进一步研究这些雀鸟的行为很有帮助。


新设施

大榄越野单车径
鉴于逾来逾多市民喜欢到郊野公园踏越野单车,对越野单车径的需求不断上升,本署于二零零五年一月,在大榄郊野公园开放更多林道,供游人踏单车。开放的林道包括荃锦公路至大棠的一段,以及深井至大榄涌及田夫仔的林道,全长约21公里。此外,位于小榄与吉庆桥之间的泥土路径,亦开放予市民进行越野单车活动;这段路径全长约8.5公里,途经麦理浩径第十段部分路段。这些林道和路径开放后,大榄郊野公园的越野单车径网络更趋完善,方便越野单车爱好者使用。


海岸公园的管理工作

海下湾海岸公园的管理工作
二零零三年,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症爆发期间,大批市民前往郊野公园和海岸公园舒展身心,欣赏大自然美景,毗邻海下村的海下湾海岸公园成为深受市民喜爱的一个郊游地点。二零零三年四月和五月录得的游客数目,分别为15,700人次和17,600人次,是二零零二年同期的两倍。

游客增加,对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村民均造成压力。为解决有关问题,本署采取了多项应急措施,包括加派人手巡逻、招募义工向游客讲解须遵守的事项、安排教育导游活动,以及印发教育宣传数据等。此外,为确保有效管理,署方亦在海下湾采取执法行动和交通管制措施。

保护海岸公园内的珊瑚
二零零四年三月,渔护署发现部分珊瑚遭受移动物体破坏,而该物体很可能是大型船只。经咨询各有关部门和海岸公园委员会后,本署于二零零四年六月在海下湾海岸公园设立船内引擎船只禁区,禁止大型的船内引擎船只进入浅水的珊瑚区,以保护珊瑚免遭进一步破坏。同时,本署亦与操作船只的人士会面,提醒所有船长必须留意珊瑚区。本署在查看珊瑚受损的情况后,进行了复原珊瑚的工作。有关复原工作于二零零四年十月完成,成绩令人满意。

设立机动船只禁区
鉴于市民喜欢到观赏珊瑚的热门地点游泳和进行徒手潜水及水肺潜水,舢舨在海下湾海岸公园内航行或会对游人构成危险。有见及此,本署设立了三个机动船只禁区,把机动舢舨和从事水上活动的游人隔开,以尽量减低发生伤人意外的机会。本署曾就设立禁区一事,咨询海下的居民和操作舢舨的人士。虽然在主滩一带设立机动船只禁区会为居民带来不便,但他们仍支持这项建议,以保障游人和居民本身的安全。此外,本署亦提供系泊浮标和等候区等设施,以便更有效管理海岸公园内的船只进出。


自然护理教育

「自然齐共享」
二零零四年十月,本署举办了一项名为「自然齐共享」的大型公众教育活动。活动共分三个阶段进行,首阶段为远足活动,共有5,000名市民参加,当中1,200人获得密码,可参加第二阶段的「自然学家龙虎榜」网上游戏。胜出的120位人士获邀进入第三阶段,参加「与你同行」生态之旅。最后,每项主题的优胜者均获颁发奖品。这项活动深受市民欢迎。

访校计划
为提高学生对大自然的认识及兴趣,本署派出郊野公园护理员到访各幼儿园和小学,因应学生的年龄,进行自然教育活动。本署每年到访60多间学校,直接向约9,000名学生传递自然护理方面的讯息。

教师工作坊和交流网络
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五年期间,本署为教师举办了10个题材广泛的自然工作坊,邀请各方面的专家与教师分享经验,内容包括远足安全、自然生态、地理、风水林、摄影及故事写作等。

此外,本署亦于二零零四年举办了一系列研讨会,邀请幼儿园、小学及中学的校长和教师参加,交流自然教育工作的经验和意见。共有56间学校派代表出席,并提出他们的期望和宝贵意见,这对本署在制订教育及宣传活动方面很有帮助。

革新香港自然网
为对教师和学生提供更全面的支持,以及向公众宣扬自然保育讯息,本署在二零零四至零五年度加强了香港自然网的内容,包括特别增设「香港自然教育资源」网页,为教师及学生提供广泛的自然教育信息,以便作自学之用。

「自然学家争霸战」
为鼓励小学生使用香港自然网的网上资源,本署与郊野公园之友会、天地图书有限公司及明报报业有限公司合办了「自然学家争霸战」活动。比赛于二零零五年一月进行,内容为香港自然网内有关动物、植物、海岸生态、郊野公园和郊野安全等专题知识,以及一般大自然常识。这项活动得到广泛支持,共有约780名来自156间小学的学生参加。

海洋护理教育活动
本署亦为各界公众人士举办多项海洋护理教育活动。过去两年,本署共举办了500次公众生态旅游、21次公开讲座、13次海滩清洁活动、21次学校讲座及2个展览,共有逾25,000人参加。


执法工作

郊野公园护理员经常巡逻郊野公园,以便为游客提供服务和执行《郊野公园条例》及其它相关法例。二零零三至二零零五年期间,本署共检控1,966名违例人士,罚款总额为1,930,140元。详细的统计数字载于附录13。《定额罚款(公众地方洁净罪行)条例》(第570章)所订的罚款额,于二零零三年六月提高至1,500元。过去两年,共有1,184名人士因乱抛垃圾、随地吐痰或让狗只随处便溺遭到检控,被发出定额罚款通知书。郊野公园护理员亦须经常执行特别任务,例如搜寻非法捕兽器,以及协助警方搜寻郊野公园内非法入境者的躲藏处等。此外,护理员亦经常与警方联合行动,打击郊野公园内的罪案,例如行劫和非法砍伐罗汉松及土沉香等。另一方面,为协助游客知道他们在郊野公园内身处的位置,本署已装设了约2,500个位置显示牌。

至于海岸方面,海岸公园护理员每天都会不定时巡逻海岸公园和海岸保护区,以防有人在海岸公园非法捕鱼和进行其它违法活动。他们与水警和深圳的渔政当局保持密切联络,合力防止内地渔民在海岸公园非法捕鱼,并向游人发出劝喻或警告,如有需要,更会作出检控。过去两年,本署共检控了325名违例人士,罚款总额为377,400元。


海洋保育

珊瑚礁普查
本署为保育香港各式各样的海洋生物,推行了多项措施和计划,以保护重要的生境和物种。具重要生态价值的海域,均已划为海岸公园和海岸保护区。此外,本署亦与珊瑚礁普查基金合作,统筹每年在香港进行的珊瑚礁普查。过去两年,每年均有逾30个义工队伍参与普查工作。普查所得数据十分有用,让本署得知珊瑚的情况,以便在有需要时采取适当措施,保护香港海域内的珊瑚。

二零零四年度的珊瑚礁普查涵盖33个珊瑚区,共有逾330名潜水人士参与。这是自一九九七年首次进行珊瑚礁普查以来,调查地点和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33个珊瑚区当中,有21个录得颇高的珊瑚覆盖率(即超过50%),而珊瑚的生长情况在所有地点都很稳定。本署已公布珊瑚礁普查的结果,让公众更了解本港海洋环境的现况,并希望大家合作,共同保护宝贵的海洋资源。

保护珊瑚
鉴于在瓮缸湾设置标志浮标成效理想,本署于二零零四年年初,把有关措施推展至赤洲和桥咀洲,以便更有效保护珊瑚,免其因船只下锚而受损。本署并定期进行海上巡逻和海底生态调查,以监察设于上述地区的珊瑚标志浮标的成效。调查结果令人鼓舞,在设有标志的区域,活珊瑚覆盖率整体有所上升,而受损的珊瑚亦有复原迹象。

本署委托顾问在全港进行的珊瑚研究已经完成,所核实的石珊瑚品种共84个,分属12科28属。为令市民更加认识本港珊瑚的美丽形状和众多品种,本署在二零零四年四月集齐全港84种石珊瑚标本,建立了一套参考标本集。此外,本署亦设立了新网页,向市民介绍本港珊瑚的众多品种、基本生态数据和外貌特征等。

保育海洋哺乳类动物
本署自二零零零年起推行中华白海豚护理计划,有关工作包括保护中华白海豚及其生境、长期监察海豚的数目、调查海豚搁浅事件,以及提高市民保护海豚的意识等。在提高市民意识方面,本署就海洋保育及保护中华白海豚等专题举办公众研讨会,并定期为学生举办讲座,以及派发宣传物品。

二零零四年,本署制定了一套经修订的观赏海豚守则。此外,亦与香港海豚保育学会合办海豚保育大使训练计划和海豚嘉年华,以宣传观赏海豚守则。逾100名市民经训练后出任海豚保育大使,而嘉年华当天更有约3,000人出席。


环境影响评估研究

本署辖下设有两个海洋护理科,负责就可能会影响海洋环境的发展工程建议及计划提供意见。此外,亦须从海洋生态的角度,评论环境影响评估报告。过去两年,两个海洋护理科就多项发展计划提供意见,当中包括超级监狱、物流园、港珠澳大桥、铜鼓航道,以及新界的码头发展工程项目等。